吉利減持戴姆勒一半股份 都是“領子期權”惹的禍?
2019-01-16 10:50:39 來源:中國經濟網
針對第一條假消息,吉利方面回應稱,沒有減持計劃,所持有的戴姆勒股份不變。
針對第二條假消息,吉利方面表示,該消息誤讀了“領子期權”的含義。“領子期權”交易策略本質上是一種保護性期權的疊加,而不是“加杠桿”。有人主觀認為,吉利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跌期權,并根據這樣一個“領子組合”推導出戴姆勒大幅下跌導致期權爆倉的結論。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吉利買入的是看跌期權,賣出的是看漲期權。這意味著,股票漲時吉利會與高盛分享收益,股票跌時雙方也會共擔風險,因而總體上盈虧不會太大。
這兩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又上“頭條”了。不過,原因不是在車市寒冬中的銷量逆勢大增、再創新高,而是彭博社1月11日發布的一條消息,“吉利減持所持有戴姆勒一半股份”。
針對這則報道,吉利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作為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的長期戰略投資者和單一最大股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沒有減持戴姆勒股份的計劃,所持有的戴姆勒股份不變。”
同時,吉利還指出自媒體“王雅媛港股圈”根據該不實消息撰寫的《2019第一個黑天鵝——被投行忽悠高位接盤的吉利要爆倉了?》文章,對“領子期權”(collar option)金融工具的闡述存在常識性錯誤。
那么真實情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還得從一年前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說起。
2018年2月2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已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為戴姆勒單一最大股東。
此前,吉利在香港設立了一家名為Tenaci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td的公司,該公司與美銀美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達成投資咨詢協議。Tenaciou3通過抵押貸款從興業銀行香港分行借入16.7億歐元,并用這筆資金及自有資金在二級市場上逐步購入戴姆勒股票,同時美銀美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也為Tenaciou3代持戴姆勒股權。
2018年12月份,德國金融監管局宣布結束對吉利并購戴姆勒股份案的調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公開表示,歡迎吉利作為長期戰略投資者,“吉利成為戴姆勒長期投資人表明其對于戴姆勒戰略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支持與肯定”。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此次交易過程中,吉利和高盛使用了“領子期權”交易策略。
所謂“領子期權”是指購買者通過購買一個特別商定利率的帽子期權,同時又以較低的商定利率賣出一份地面期權,以此縮小利率波動范圍,控制風險。一德期貨有限公司期權部總經理周猛進一步解釋稱,“領子期權”交易策略本質上是一種保護性期權的疊加,相當于期貨套保。“比如,你手中有1萬噸現貨銅,結果現貨跌了賠了錢;但因你同時又做空期貨賺了錢,兩相對沖,賠賺都不大。”而且,“領子期權”交易還有最大盈利上限和最大虧損下限,這意味著交易的收益和損失都被限定在一個區間內,就好像領口或領結把人的脖子固定在一定范圍。換句話說,這并不是社會上部分人認為的“加杠桿”行為。
“其實,我們集團收購戴姆勒股份過程中使用的是一種低風險、中等收益的期權組合策略,能夠幫助長期看好并持有股票的戰略投資者有效控制無限下行風險。”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楊學良回應記者時表示,該策略相比于杠桿收購更為安全。
然而,從2018年2月份的70歐元高位至最近的48歐元附近,戴姆勒股份公司股價的大幅下跌還是加重了不少人對吉利投資虧損甚至“爆倉”的擔憂。
“網上流傳的那篇自媒體文章主觀地認為,吉利買入看漲期權、賣出看跌期權,并根據這樣一個‘領子組合’推導出戴姆勒大幅下跌導致期權爆倉的結論。”但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周猛說,吉利手中持有戴姆勒股份,買入看跌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股票漲時,吉利要給高盛錢;股票跌時,高盛要給吉利錢,這相當于吉利與高盛互相投保,總體上盈虧不會太大,畢竟在簽訂協議時雙方還有上下限約束。”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常務副總裁兼CFO李東輝坦言,“當初在‘領子期權’模式的構建中,我們和境外投資銀行已經有過嚴密測算,即便戴姆勒出現股價波動,對吉利來說風險也不大”。
事實上,通過“領子期權”這種控制風險的策略入股戴姆勒,是符合吉利發展邏輯的。“在完成入股之初,我們就曾多次表態,對戴姆勒的投資是長期戰略性投資。”楊學良告訴記者,股票收益僅是投資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雙方如何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尋求更為深遠的合作。
“單打獨斗沒有未來。”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團愿意與包括戴姆勒公司在內的所有優秀企業協同發展,在依法合規、公平透明,兼顧各合作方利益的前提下,尋求更廣泛的合作機會,共同推進全球汽車產業變革。
謠言止于智者。“此次個別媒體的誤讀,但愿只是作者金融知識的欠缺和表達不夠嚴謹引起的,而不是個別人對中國自主品牌領軍企業‘別有用心’的打壓行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雖然2018年中國車市經歷了2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但全行業自主創新空前加強。同期,吉利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150.0838萬輛,同比增長約20.3%,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更值得關注的是,吉利還做到了轎車與SUV的均衡發展,這無疑增加了其“抗寒”能力。
至于為何只將2019年銷量目標定為151萬輛,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林杰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度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百萬輛基盤之上,進一步提升企業運營質量遠比一味追求增長速度更為迫切,“跑得穩比跑得快更重要”。(記者 楊忠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