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2018年“國家賬本”總收入超26萬億 2019年財政支出力度將加大

2019-01-24 10:25:1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18年中國財政收入如何?減稅降費效果怎樣?財政支出重點在哪兒?1月23日財政部公布的2018年中國財政收支情況解答了這些問題。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4萬億元,同比增長6.2%,完成了預期目標。在完成目標的同時,減稅降費效果顯現,全國稅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全國非稅收入同比下降4.7%。相關政策落實后,收入增速明顯放緩,比如,個人所得稅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20.7%、19.9%、23%,四季度轉為下降2.7%。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8.7%,三大攻堅戰、科學技術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增長較快。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達到6.51萬億元,再創新高,凸顯出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仍嚴重,需要對財稅體制、土地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張星)

1月23日,財政部公布2018年財政收支狀況。

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分別實現18.3萬億元、7.5萬億元、2900億元,在不包括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情況下,這三本“國家賬本”的總收入已經超過26萬億元。

三本預算2018年支出規模分別為22.1萬億、8.1萬億元、2159億元,支出加總超過30萬億元。

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8.3萬億元,同比增長6.2%,符合年初預期,僅超收175億元。

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2019年我國將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擬推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舉措。財政部國庫司副巡視員李大偉指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在激發市場活力、降低企業成本負擔的同時,將影響財政增收,預計2019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

主體稅種增勢良好

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長6.2%;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22萬億元,同比增長8.7%。

財政收入完成年初預算目標,運行符合預期。超18萬億的收入,比年初預算超收175億元,6.2%的增速比年初目標高0.1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收入增長5.3%,比年初目標高0.1個百分點;地方收入增長7%,與年初預算目標持平。

“2018年在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情況下,全國財政收入能夠完成年初預算目標,主要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財政增收奠定了稅源基礎。”李大偉指出。

2018年我國GDP增長6.6%,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這為稅收增長打下基礎。2018年我國二產、三產稅收分別增長7.4%、10.5%。主體稅種增勢良好,像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2018年分別增長9.1%、10%、15.9%,高于同期全部稅收8.3%的增速。

工業品價格回升、房地產銷售活躍等,推動稅收收入實現較高增長。受原油、冶金等工業品價格帶動,2018年PPI上漲3.5%,相關行業稅收保持較高增長,像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稅收同比分別增長44.2%、36.1%、48.7%。

受前期部分地區房地產投資交易仍較活躍等影響,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稅收同比分別增長17.3%、16.4%。房地產交易的活躍,也帶動相關小稅種的增長,契稅2018年同比增長16.7%。

2018年,我國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受減稅降費政策等影響,全國稅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全國非稅收入同比下降4.7%。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一、二季度分別增長20.1%、13%,三、四季度相繼回落至2.2%、0.5%;關稅一季度增長6.3%,二、三、四季度分別下降6.4%、2.1%、17%;個人所得稅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20.7%、19.9%、23%,四季度轉為下降2.7%。

除了落實已有減稅降費政策,未來還有什么安排?財政部稅政司巡視員徐國喬表示,2019年還將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全面實施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好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輕居民稅負;同時,配合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社會保險繳費負擔。

財政支出力度加大

2018年全國財政支出規模超22萬億元,財政收支缺口約3.76萬億元。這個“缺口”主要為2018年赤字及地方專項債(兩者加總約3.73萬億元),還有少量存量資金盤活。

積極財政政策還表現在加快支出進度上。財政部表示,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分別達到24.3%、53.2%、77.8%,各節點均超出或接近歷年最快進度。

重點領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像脫貧攻堅方面,全國扶貧支出達到4770億元,增長46.6%;污染防治方面,全國污染防治支出、自然生態保護支出分別增長29.6%、17.5%;推動科技創新方面,全國科學技術支出中的應用研究支出、技術研究與開發支出分別增長11.4%、8.7%等。

針對部分基層政府運行困難的問題,中央財政加大了轉移支付力度。2018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支出6.2萬億元,增長8.2%。具體而言,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2463億元,增長10%,以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不出問題。

“2019年繼續適當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和各方面支出需求,繼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指出。

在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和加大財政支出的背景下,政府債務風險如何?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18.39萬億元,債務率(債務余額/地方綜合財力)為76.6%,低于國際通行的100%-120%的水平。不過,市場人士對于地方隱性債務仍然存在擔憂。

為了支持地方項目建設,加大基建補短板等,2019年還將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2018年地方專項債規模為1.35萬億元,市場普遍預計2019年會增至約2萬億左右。

郝磊表示,前門開大了,堵后門要更嚴。在發揮政府規范舉債積極作用同時,要規范政府債務管理,要確保地方政府債券不出風險,也要嚴格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