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日媒:中國臺灣地區IT品牌的存在感正在消失

2019-02-01 14:34:25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2月1日報道稱,中國臺灣地區IT(信息化技術)品牌的存在感正在消失。華碩電腦和宏達國際電子(HTC)的智能手機全球份額降至不到1%,在個人電腦(PC)領域,宏碁等也明顯陷入苦戰。

“三星和大陸產品性價比更高”,在臺北市內的通信公司旗下的手機店,記者咨詢購買中國臺灣智能手機,女店員冷淡地如此回答。

即使是在老家中國臺灣,華碩電腦和HTC這2家當地企業的份額合計也只有不到15%。三星和美國蘋果自不必說,甚至被OPPO、華為和小米這3家大陸企業(合計超過18%)反超。從全球份額來看,中國臺灣2家企業還不到1%,幾乎沒有存在感。

HTC截至2018年7-9月連續14個季度出現營業虧損,由于接連裁員,員工人數縮減為5千人左右。該公司2007年曾在世界上首次推出成為如今智能手機原型的觸摸面板手機。

華碩電腦2014年以“ZenFone”品牌正式涉足智能手機業務,以“最低99美元”的低價格為武器,開拓了日本和東南亞等市場,但2018年10-12月智能手機業務出現62億新臺幣的虧損,時隔約9年半出現最終虧損。為推進改革,更換了管理層。在10多年里擔任首席執行官(CEO)的沈振來于1日卸任。

宏碁的PC全球份額目前也僅為約6%。

中國臺灣地區此前在東亞的IT產業培育方面取得成功,使中國臺灣企業與三星和LG電子等韓國企業并駕齊驅,但在面向消費者產品的自主品牌打造方面形成明顯差距。

雖然是“輸家”,但在亞洲中國臺灣地區很早就開始打造自主品牌。強調品牌重要性的是宏碁創始人施振榮。中國臺灣地區的IT相關產業是作為代工這個“幕后英雄”起步的。但是,施振榮倡導“微笑曲線理論”,指出集中于低收益代工的危險性,在推進代工的同時,自1980年代起推出PC的自主品牌。以低價格的超薄PC為武器,2009年在全球份額上達到第2位(15%)。

宏碁還推出了數字家電品牌“明基(BenQ)”。華碩電腦是由宏碁的技術人員獨立出來組建的企業,宏碁稱得上中國臺灣品牌的“母體”。

中國臺灣企業以低價格兼顧高功能性和設計性,瞄準了與蘋果不同的市場。但是,敗給資本實力更勝一籌的韓國企業,由于2010年代大陸企業崛起,完全面臨困境。

關于中國臺灣企業未能發揮先行者優勢的原因,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佐藤幸人指出,“由于通過代工業務取得成功,與客戶在消費市場形成利益沖突,自主產品生產未能發展起來”。

佐藤表示,“需要具備企業相互競爭才能增長的市場規模”,對于品牌的培育來說,內需的規模也是條件之一。中國臺灣只有2350萬人口,少于超過1億人口的日本和韓國(5千多萬人)。一位IT企業高管表示,“成為后盾的市場越小,越難以形成通過品牌決勝負的思維”。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