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春運:機構持股變化下的安全之行
2019-02-02 14:13:14 來源: 證券時報
人口大遷徙的奇觀——中國春運,年年如此,周而復始四十載。思鄉心切的人們擁擠在通往家鄉的路上,心潮澎湃。股市也一樣,上演牛熊輪回,個股今天你唱罷明天我登場,周而復始,看好時爭相購買,不看好時競相踩踏。
農歷新年即將到來,站在這個時點,回看這一年,哪些股票的購買道路上擁擠不堪,哪些股票下跌過程中競相踩踏,怎么樣才能安全出行?
擁擠之路:
爭相購買和競相踩踏
狗年的A股市場可謂是跌成“狗”,不時爆出知名投資人虧損的消息,如私募大佬王亞偉千合資本旗下1只基金提前清盤。盡管如此,市場上仍有很多公司令投資者競相追逐。如順鑫農業、東方通信和亞夏汽車等狗年漲幅都超過100%。
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統計顯示,剔除2017年10月后上市的股票,2018年有2354只個股出現了交易日漲停,共計產生了9635個漲停板。其中,有598只個股出現過一字漲停,共計產生1031個一字漲停板。
從一字漲停板數量居前個股看,重組、ST板塊等概念股數量占據較大比例。從基本面可以對上述現象進行解釋,因為這些股票大多數業績均是由壞變好,給予投資者更大的想象空間,俗稱“業績反轉股”。在這種爭相購買下,部分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2018年熊途漫漫,上證指數累計下跌24.59%,僅次于2008年跌幅。在此背景下,很多個股受利空影響輕則股價連續下跌,重則連續跌停,甚至退市。大跌之下,投資者相擁而出,踩踏在所難免。
統計顯示,剔除2017年10月后上市的股票(經過3個月的上市交易,次新股走勢已經比較正常),2018年有2305只個股出現了交易日跌停,共計產生了7649個跌停板。其中,有445只個股發生了一字跌停,共計產生1632個一字跌停板。
從數據來看,跌停次數,尤其是一字跌停次數,排在前列的大多數屬于ST板塊。可見,投資者避免競相踩踏的辦法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避免業績不良股或者造假違法上市公司。
安全之路:
機構持股變化的秘密
無論是爭相購買還是競相踩踏的個股,尤其是出現一字漲停板數量比較多的個股,它們的業績變化都過于極端,投資者難以捉摸,也難以把握。
統計顯示,機構持股占總股本比例(下同)靠前的20只個股中,屬于公用事業行業數量最多,其次為采掘、交通運輸和紡織服裝行業。更為重要的是,機構持股比例大的股票日均換手率較低,換手率低于0.5%個股占比達到90%??梢姡瑱C構持股比例高的股票籌碼一般比較穩固安全。
從持股比例來看,近四年機構持股比例居前的總是重慶水務、大有能源、奇正藏藥等個股。不僅如此,持股比例居前的20只個股的變化并不大,原因在于機構具備深入的研究能力,可以發現公司的內在價值;另外,機構資金一般是長線價值投資資金,投資周期較長。
統計顯示,機構持股比例靠后的20只個股中(剔除持股比例為0的個股),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占比20%,其次是汽車、醫藥生物、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和電子行業。從日均換手率看,這些個股的日均換手率明顯高于機構持股比例大的股票,換手率超過5%的股票占比超七成。可見,機構持股比例小的股票籌碼一般比較松動,投資主力多是短線投資者。
歷年數據來看,持股比例最后20名千差萬別(剔除持股比例為0的個股),原因在于機構對于不看好的公司持有比例極低,一旦機構倉位調整就會輕易改變持股比例;一旦機構加倉,也容易脫離持股比例低的區域。
特色之路:
機構連續四季加倉股
統計顯示,剔除2014年啟動IPO以來上市的股票,僅有43只個股獲機構連續四個季度加倉。分行業來看,機構連續四個季度加倉居前的20只個股中,機械設備包含3只,數量最多;食品飲料有2只,位居第二。
整體上,以大消費為主的股票占比約30%。機構的連續加倉也為投資出行提供了安全的行業方向。(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 弘景平)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