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北京市屬公園接待游客達232萬人次
2019-02-11 10:42:54 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動物園近日首次為熊貓和猩猩準備了專屬餃子豐富飲食,讓它們也感受節日氛圍。熊貓的餃子是它們最愛吃的豆面包棗泥,猩猩的餃子更是有水果和菜肉兩種餡料。飼養員給熊貓和猩猩喂餃子也不是單純的一喂一吃,而是以餃子做獎勵開展動物行為訓練,保障它們的身體健康。記者 鄧偉攝
據市公園管理中心統計,春節假期,市屬11家公園及園博館共接待游客達232萬人次,同比去年略有增長。其中,頤和園、天壇公園、動物園人氣最旺,游客總量分別為59.5萬、44.5萬、24.3萬人次。
假期前三天,公園游客量日均增長10萬人,較去年同日均增長5萬人左右,大年初二時游客就已達35萬人次。初三至初六,雖然降溫明顯,但每天游客數都在40萬人次左右。大年初四達到最高峰,市屬11家公園及園博館迎來游客43萬人次。
今年春節假期,市屬公園中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游客體驗傳統節俗活動,領略節日文化內涵,成為新春游園一大亮點。
行祈谷禮是古代祭祀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禮儀,祈求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天壇公園融合祭天禮儀文化與春節年俗文化,開展“祈谷送福”活動,不少家庭游客參與其中,興趣盎然,大家“看圖填字”寫五谷名稱,學五谷知識,了解我國農耕文明發展史,還自己動手,用五谷制作福包,寄托新春美好祝愿。來自湖北的張先生一家四口在祈年殿參與了本次活動,7歲的女兒手里拿著剛剛做完的福包,興奮地說:“我不僅看到了祈年殿,還認識了五谷。”
天壇神樂署的中和昭樂新春音樂會上,演員身著宮廷服裝演奏莊重優雅的古樂,節日期間場場爆滿,深受游客喜愛。在演出現場,隨著演出的進行,專家現場講解八音古樂器。古代打擊樂器“柷”,模樣像收糧食的斗,用于宮廷雅樂,以木棒擊奏,表示樂曲開始。不少小朋友受邀上臺,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擊柷三聲”,體驗了一回演奏古樂的感覺。
這個假期,玉淵潭公園年飯體驗區,“年味兒”四溢。緊貼大年三十吃年夜飯、立春吃春餅、正月初五“破五”吃餃子、接財神等傳統習俗,公園邀請民間廚藝達人組織了多場年飯制作體驗活動,包餃子、做春餅、烹佳肴,家庭主婦與廚藝達人切磋交流拿手菜,很多年輕人第一次走進“廚房”學了幾道家常菜。
搓圓、壓片、捏造型、刻輪廓……香山公園“松林品福——捏出幸福”體驗活動中,游客在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小舟的指導下,用陶泥捏出了一只只憨態可掬的小福豬。小朋友拿著親手制作的作品上臺展示,表達著體驗傳統文化的喜悅,“今天收獲很多,我學會了制作陶泥小福豬,很開心。”“我要把今天的活動寫到我的寒假日記里,與同學分享有趣的制作過程”。
園博館則集中展示傳統泥塑彩繪、揚州通草花、北京面塑、永清秸稈扎制、津派麥稈畫、蔚縣點彩剪紙、老北京絹人、皮影、鬃人、毛猴等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俗非遺技藝約18項,并面向公眾開展“金豬納福”“剔透晶花”“靈動面塑”等24場非遺體驗活動,讓觀眾充分感受非遺民俗的藝術審美價值和歷史傳承意義。
此外,陶然亭、紫竹院、玉淵潭、植物園等市屬公園的冰雪活動在春節假期人聲鼎沸。其中,陶然亭冰雪嘉年華春節期間持續火爆,累計接待游客近3.2萬人次。
春節假期告一段落,但市屬公園不少新春文化活動還將陪伴大家至正月十五,包括香山公園登高祈福活動、植物園蘭花展熱帶蘭展區、中山公園迎春傳統花展及名人名蘭展、動物園“豬事如意”生肖文化活動、陶然亭節日民俗活動、景山公園“中軸祈福 紫禁之巔過大年”春節系列活動等。元宵節當天,北海公園將在瓊華島永安寺舉行猜燈謎活動,香山公園開展傳統宮燈制作等精彩活動,玉淵潭公園將開展“正月十五花燈俏 賞梅猜謎鬧元宵”主題游園活動,園博館將開展有獎猜燈謎及元宵燈彩互動活動。(記者 王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