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的“三問三答”
2019-04-02 10:59: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2日電(陳俊松)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不斷發展壯大。
與市場大潮搏擊多年后,見證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老一輩民營企業家慢慢過了當打之年。與此同時,一群年輕身影日益走向民營經濟的舞臺中央。
他們或是白手起家,在互聯網時代闖出一番天地;或是繼承父輩衣缽,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他們中許多有海外留學經歷,也有不少是從基層摸爬滾打中歷練出來。
作為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他們在市場中占據什么樣的地位?如何處理“接班”問題?又是怎么看待當下的民營經濟和創新創業前景?近日,新華網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多位年輕一代的民營企業家和相關人士。
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有多重要?
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民營企業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而民營經濟發展進程中,民營企業家面臨著不可避免的新老交替問題。去年全國工商聯發布“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他們的平均年齡已接近60歲。
這意味著,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正日趨成為民營經濟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否合格,是否有能力,則關乎民營經濟的發展后勁,進而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樊友山因此說,對年輕一代企業家的教育培養不僅是民營企業的“家事”和“私事”,更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和“要事”。關心和重視年輕一代成長,是推動民營企業做優做強的歷史責任。
事實上,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多次強調,要把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培養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有地方已經拿出了培養年輕一代企業家的具體措施。
比如作為民營經濟重鎮,浙江溫州2018年11月推出了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80條政策舉措,其中就包括要深入實施“青藍接力”培養計劃,建立創二代掛職培養制度。
家族企業如何“接班”?
從企業產權結構來看,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是以家族資本為主,這些數量龐大的家族企業能否成功“交接班”備受關注。
多數受訪年輕民營企業家并不反對“接班”,但在經營范圍、經營理念等方面,他們與父輩存在顯著差異。尤其是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多數有海外留學經歷,教育背景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加劇了沖突。
“我和父親以前就像兩只刺猬,只要一靠近交流,就會扎到對方。”一位年輕民營企業家說,即便是長期磨合,兩代人之間也有不少矛盾。“現在像是河豚,生氣時鼓起來不好接近,消氣后才能溝通。”
新疆華聯建設投資集團總經理丁杰留學6年,隨后在北京一家著名會計事務所任職。按照職業規劃,他將努力考取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接著去香港工作。不過,他最終還是回到了新疆。“沖突在所難免,比如企業是不是應該采取保守的經營措施,是否可以提高周轉率等。”
解決或緩解“交接班”的代際沖突成為眾多民營企業的必答題,需要兩代人共同回答。
“就像是4×100米接力賽,兩棒之間有交接棒區,在前一棒沒完成任務之前,后一棒不能去搶,這是個規則”。北京三替城市管理集團總裁李萌曾做過10余年田徑運動員,她認為接班是一種責任,避免不了,需要在交接棒區熱好身、做好準備,“只有準備好,不搶著接棒,才能把棒穩穩地接在手中,才能去完成人生的下一程”。
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碑林園區董事長張峻贏則認為,父輩的榜樣作用十分重要,父輩和子女需亦師亦友,需要理解和尊重子女的選擇。而作為子女,則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
從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的職業經歷來看,不少人是從一線崗位做起,逐步成為企業的高管或控制人。李萌做過財務、人事和銷售崗位,并有兩次失敗的創業經驗。張峻贏大學畢業后進入父親的公司,從材料員、材料經理到銷售、財務等崗位均有所參與。
如何看待當前民營經濟和創新創業環境?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一定挑戰,既有短期的也有長期。在此背景下,民營經濟有所承壓。
受訪年輕民營企業家表示,民營企業經營雖然遇到一定的難題,如成本和融資壓力等,但創業和守業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此時聚焦主業、強筋健骨更能有利于企業未來發展。
李萌認為,父輩們當年也很難,對于年輕企業家來說,不要刻意去強調困難,更應該苦練內功去尋找機遇。“現在的企業家去尋找一片新的‘藍海’很難,只要在‘紅海’和‘深海’中深耕自己的產業,就可以發現很多新的機會。”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后的創業大潮中,我國民營企業壽命并不算長。以浙江為例,去年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浙商生存發展報告》顯示,從1978年到2018年,浙江存活10年以上的市場主體約占總數的三成,而注吊銷市場主體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
廣東吉明玻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冰認為,經濟增速相對變緩并不是件壞事,高速經濟增長會讓企業家心里變得浮躁,企業就會粗放經營,而不是走健康的發展路線。“原來只是追求速度,現在是追求質量,一些不規范的企業會被市場出清,行業競爭會更加良性。”
華銀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宏海認為,民營企業如今仍需要秉承前一代艱苦奮斗的精神。“做企業要有企業家的精神,要扎根進去,埋頭苦干。從我從事的醫療行業來看,行業在慢慢規范,不少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
此外,多位企業家對當前營商環境的改善印象深刻,認為現在仍是創業的最佳時機。
“前一代創業的人可能是正好趕上下海浪潮,而我們這一代很多人就是以創業為目標,而且創業遇到的是親清政商關系。”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說,走訪過不少國家和地區后,發現很少能向中國一樣,從中央到地方都把改善營商環境當作重要任務,大力支持創新創業。
“我對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是很有信心的,我們這一代很多具備國際眼光,產業在全球布局,而且政府的服務意識越來越強,未來中國的民營經濟一定非常好。”李萌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