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零售需要“流量”,傳統高端百貨轉型如何轉型?
2019-05-10 11:26:4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樊攀 陳旭)近日,北京著名高檔百貨商店賽特購物中心即將閉店的消息引發社會熱議,傳統高檔百貨商店轉型路在何方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上個世紀90年代能在賽特購物的都是榮耀。”1992年12月正式對外營業的賽特購物中心是最早一批引進外國商號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這里承載著很多人的記憶。
五道口服裝市場、長安商場……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多家商場選擇閉市改造。但數據顯示,部分百貨零售商店的閉市并不意味著百貨零售行業沒有前景。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紅玲認為,雖然一些老牌商場業態顯出疲態,但是轉型后的百貨零售業還有諸多潛能:需求方面,“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消費群體對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要求更高;供給方面,我國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建設階段,物理空間的商業業態雖然很豐富,但仍有大量發展空間,富有活力的百貨零售業態仍層出不窮。
贏商大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購物中心年度發展報告》分析顯示,隨著商業開發由核心商圈向非核心商圈轉移,客流量相對較大、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的區域性商圈商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承載的商業功能更為多元。
在寺庫集團CRE用戶關系增強部門總經理李如嘉看來,“流量”成為零售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增大商品的流量,滿足多元的購物需求成為吸引消費者走進商場的一個因素。
很多網友認為,餐飲、兒童樂園等成為吸引他們走進購物中心的重要因素,“現在集娛樂、購物、餐飲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型購物中心取代了老牌單一的百貨商場”。
同樣是高檔百貨商場,北京SKP新光天地卻經常展現出一副門庭若市的景象。業內人士分析,這與商場轉型為直營采購模式的百貨公司,善于開展營銷活動來調動用戶消費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年輕化成為高檔百貨轉型的重要方向。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顯示,其統計的90家百貨企業2018年銷售總額增長4.2%,其中,95后和00后消費占比逐步增加,成為消費的主導力量,年輕人的消費自我意識強,需求變化快,更加注重過程的體驗和個性化的需求。
在年輕化的趨勢下,互聯網成為消費者購買百貨商品,甚至是奢侈品的重要陣地。寺庫集團聯合騰訊發布的白皮書指出,2018年近六成寺庫線上奢侈品消費人群在30歲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平臺也開始布局線下,目前,寺庫集團正在打造線下門店。李如嘉介紹,門店的功能主要是增強用戶的體驗,充分展示一些限量高價商品、跨界聯名商品,并向顧客提供定制、鑒定、養護等服務。
“時尚、大牌、潮流前沿的商場和線上流量平臺更是把焦點放在了消費者身上,利用新零售為商家賦能,最終拉近的是消費者與產品和商場的距離。”趙紅玲說,未來的購物場景將越來越便利,商場業態也將飽和,這將對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等現有成熟的商業形式不斷提出新挑戰。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