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4月信貸社融雙降 回歸理性還是另有原因?

2019-05-10 11:43:32 來源: 上海證券報

央行9日公布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量均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其中,當月人民幣新增貸款為1.02萬億元,同比少增1615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080億元。

這組數據引發思考:4月份金融數據下降,是從一季度的熱潮中回歸了理性,還是另有緣由,導致實體經濟對信貸的需求減弱?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繼3月信貸、社融放量增長之后,4月其實算是回歸正常水平,增速基本合理,且單月數據變動為正常現象,應該拉長觀察周期再作判斷。而且,細剖信貸結構,4月中長期貸款占比較3月有所回升,結構出現了一定改善,實體經濟對信貸的需求依然穩健。

社融增速回歸正常水平

經歷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高增之后,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有所回落,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社融增速與GDP名義增速基本匹配,整體上看,繼3月信貸、社融放量增長之后,4月逐漸回歸正常水平。

“單月數據的上上下下是正常現象,過于關注單月數據的波動就像‘霧里看山’,會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很顯然,更應該拉長數據的觀察周期,以便將無益的波動濾除。”光大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

在信貸和表外融資單月有所波動的同時,債券融資保持基本穩定。其中,企業債券單月融資額為3574億元,較3月小幅增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單月凈融資額為1679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71億元。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單月波動并不改變社融長期企穩趨勢。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后續受益于地方專項債的持續發行、非標融資的逐步回暖,以及人民幣貸款在結構改善下的穩健增速,社融將繼續改善。

貨幣環境方面,溫彬認為,目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的穩健中性基調并沒有改變,未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量”的適度和“價”的合理,仍是經濟“穩增長”的關鍵。

中長期貸款占比有所提升

從整體貸款結構來看,中長期貸款占比較3月有所提升,從3月的66%升至69%。居民部門當月新增貸款基本保持平穩,尤其中長期貸款增量表現良好。張旭認為,這表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質量在提高。

具體來看,當月居民部門新增貸款總額為5258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為41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2億元,而企業部門新增貸款總額為3471億元,票據融資達1874億元,較3月反彈力度更大。

對于居民中長期貸款保持較高增量,招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受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回暖影響,居民按揭貸款需求旺盛。但出于對地產弱周期的判斷,市場基本認為,未來居民貸款增速或有小幅下行壓力。

而企業部門單月新增貸款量則有所下降,其中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新增量分別同比下降2154億元和1845億元。而票據融資增量則同比上升1851億元,上述研究團隊認為,這主要受到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影響。

事實上,企業貸款短期回落在市場預期之中。諸建芳認為,后續對貸款增速無須過于悲觀,4月PMI仍在景氣區間,整體經濟企穩仍有支撐,貸款總額尤其是對公貸款增量后續將逐步恢復。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