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價值創造年”再出發 估值洼地明顯證金匯金堅守
2019-05-31 10:27:06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喬川川 向炎濤
成立27年,A股上市9年,光大銀行把2019年定位為自己的“價值創造年”。
“‘價值創造年’,就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大眾生活,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定制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為客戶創造價值,同時也給自身的發展創造價值。”光大銀行行長葛海蛟日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如是表示。
光大銀行公開披露的財報顯示,2018年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達1102.44億元,同比增長20.03%,凈利潤突破300億元,達337.21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均位居行業前列。
另據世界知名金融雜志英國《銀行家》發布的2018年全球1000強榜單顯示,光大銀行2018年排名躍升10個名次至第39位。普益標準發布的《全國497家銀行理財能力年度排行榜(2018)》榜單顯示,在全國性商業銀行中,光大銀行風險管理能力位居首位,綜合理財能力排名第三。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陀螺”評價體系結果顯示,光大銀行位列全國性銀行第七名,在股份制銀行中位列第二名。
而在當前面臨互聯網金融沖擊以及行業內競爭白熱化的形勢下,光大銀行如何繼續突圍,成長空間還有多大?其“價值創造年”究竟有什么新動作?《證券日報》記者日前走進光大銀行,專訪行長葛海蛟,與董事會秘書李嘉焱及風險管理部等部門員工深入交流,一探光大銀行成長軌跡及未來潛力。
四大優勢助行業地位提升
打造“要理財找光大”美譽度
《證券日報》研究部統計顯示,光大銀行自2010年上市以來,凈利潤連續9年增長,從上市第一年的127.94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337.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88%。
“光大銀行的穩健成長,在全球排名的大幅提升,得益于有效補充資本,更重要的是,光大銀行擁有自身的優勢。”葛海蛟說。
“母公司光大集團是一個產融合作、全牌照金融控股公司。依托光大集團,有利于光大銀行業務多元化、協同化發展,這是光大銀行的第一大優勢。”葛海蛟首先強調。
光大集團董事長兼光大銀行董事長李曉鵬提出“E-SBU”建設,即協同的生態圈建設,不僅僅在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方面,還包括在實體經濟領域協同發展。比如,在場景建設上,金融和旅游、金融和健康、金融和養老,均在不同程度上做一些互通、互聯、互融安排。
“光大銀行有著非常清晰的戰略愿景,即‘打造一流的財富管理銀行’,目前已建立起‘要理財找光大’的品牌美譽度。這是光大銀行的第二大優勢。”葛海蛟稱。
時間撥回到2004年,光大銀行率先推出人民幣及外幣理財產品,拔得中國理財市場頭籌,也奠定了光大銀行資產管理行業領導者地位。
光大銀行作為銀行業資管領域開先河者,一直走在創新前列。2019年4月份,光大銀行與招商銀行一起,成為首批獲建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銀行。
值得關注的是,光大銀行陽光品牌理財業務帶動零售業務規模穩步增長。目前,光大銀行零售客戶數量達到9000萬戶,位居可比同業第二名。2018年光大銀行零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42.19%,較2017年提升3.47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末,光大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6052萬張,當年新增發卡1526.4萬張,2018年交易金額2.2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6.7%。
“光大銀行不追求規模的單純擴張,更多的是追求高質量的發展和價值的提升。穩健經營是光大銀行清晰的執行策略。這是我們的第三大優勢。”葛海蛟說。
“光大銀行還有非常良好的人才隊伍。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兼任光大銀行董事長。同時,光大銀行在總行和分支機構都有非常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葛海蛟強調,人才是光大銀行的第四大優勢。
四舉措促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科技銀行建設成利器
光大銀行2018年碩果盈枝,2019年也閃亮開局。
最新披露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光大銀行一季度實現營收338.43億元,同比增長33.53%,創下2013年以來營收同比增速新高;撥備前營業利潤為247.2億元,同比增長37.0%;凈利潤97.5億元,同比增長7.5%;凈息差為2.28%,較去年同期1.72%提升0.56個百分點。
葛海蛟告訴記者,光大銀行2019年的經營目標是繼續保持2018年的增長速度。第一,總體保持戰略定力,堅守“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目標。第二,業務經營上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價值創造力。第三,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降低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第四,控制住外部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沖擊。
記者注意到,在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公布的2018年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評價中,光大零售客戶電子化滲透率達97.2%,排名第一。科技銀行建設正成為光大銀行保持業績較快增長的利器,并在該領域加速布局。
為此,光大銀行提出“一個大腦、兩個平臺、三個能力”的科技銀行建設規劃,即“打造智慧金融一個大腦,依靠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兩個平臺,提升自主研發、安全運營、協同開放三個能力”。
“光大銀行一直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的投入。過去幾年,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約在2.5%—2.7%。2018年光大銀行整體科技投入達23.5億元,其中科技研發投入7.7億元。2019年會繼續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預算會遠遠大于這個比例。”葛海蛟稱。
“打造金融科技優勢,最終成為科技型銀行,這是光大銀行的另一個重要戰略愿景。在2018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光大銀行董事長李曉鵬提出,在順應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整個銀行業轉型的背景下,將把光大銀行打造成科技銀行。”葛海蛟說。
如何實現科技銀行轉型?葛海蛟表示,一是在服務客戶上,更多的把移動化服務變成未來發展的方向。二是在獲客上,更多的通過多元化場景來獲客,而不是傳統模式。三是在整體風險控制上,更多的通過數據化來實現。四是在光大集團金融控股平臺上,更多的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圈。
目前,云繳費、陽光再保理、陽光e微貸、新一代凈值型理財產品“七彩陽光”系列等,利用金融科技打造創新性產品和服務,光大銀行已走在同業前列。其云繳費平臺是全國最大的便民繳費平臺,為包括個人客戶、企業客戶、政府客戶等在內的不同客戶提供繳費服務。
光大銀行董事會秘書李嘉焱表示,云繳費就是光大銀行依托科技創新開發出來的一個業務。目前,這一業務的客戶服務群體達到2.53億人。這個業務的重大意義,在于它能夠通過數據分析,導入客戶,實現存款沉淀。客群和數據正是銀行業未來發展很大的價值所在。
葛海蛟表示,光大銀行也正在利用金融科技來鞏固信用卡等零售端優勢。各地產品研發中心會根據不同的區域、客戶目標、當地消費地點、人口年齡特點等做出差異化、定制化的產品。
資產質量平穩
穩中求進把價值創造落到實處
截至2018年末,光大銀行資產總額4.3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690億元,增長6.58%。作為光大銀行新任行長,掌管逾4萬億元資產,“70后”葛海蛟將帶領光大銀行走向何方?
“堅持‘穩’‘實’‘新’‘進’四字工作方針,把價值創造年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這是葛海蛟的答案。
“經濟金融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要把經營放在‘穩’這一大前提下,避免各項業務經營出現大起大落。各項工作要更務‘實’,更多體現在服務實體經濟要實、風險管控要實、業務發展要實,最終有一個良好的經營績效。”葛海蛟說。
而“新”即創新,更多依靠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技術和數據驅動業務和業績增長,向客戶提供更多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服務。“進”即努力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和服務客戶能力。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與上年末持平;資本充足率12.92%,一級資本充足率10.0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11%,杠桿率6.13%,均符合監管要求;撥備覆蓋率178.70%,較上年末提升2.54個百分點,流動性覆蓋率為120.74%,較上年末上升2.59個百分點,均呈現向好的趨勢。
資本充足率則體現商業銀行以自有資金抵御風險的能力。“2017年一個財務年度內,光大銀行同時并行實施了A股可轉債發行、H股定向增發、二級資本債券發行三大資本補充項目,完成了1000億元資本補充,使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均達到股份制銀行前列,為光大銀行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光大銀行前瞻性地進行了一些資本補充的安排,包括350億元的優先股發行,以及400億元的永續債發行,這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實施。”李嘉焱表示。
破凈幅度逾30%估值洼地明顯
十大舉措拓展市值修復空間
翻閱光大銀行的財報,我們不難發現,以證金、匯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仍重倉堅守該行股票。
記者注意到,證金2015年9月份新進該股139570.74萬股,占全部流通股比例為2.99%,為該股第五大流通股股東;而最新的一季報顯示,證金持有該股155021.57萬股,占全部流通股的比例為3.32%。
另外,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自2015年12月份新進持有該股62969.33萬股后,一直持有該股,且持倉數量未發生變化,最新一季報持倉數占合部流通股股數的比例為1.35%,為該股第九大流通股股東。
較高的股息率也顯現出光大銀行的股票價值。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來,已連續9年進行現金分紅,近幾年現金分紅總額占實現凈利潤額的比例達25%左右,位居上市銀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銀行也是MSCI成份股之一。未來隨著海外機構投資者逐步建倉,以及價值投資理念日益受到追捧,光大銀行有望從中受益。
而目前光大銀行的股價表現仍不溫不火,估值明顯處于洼地。截至5月30日,最新市凈率為0.69倍,破凈幅度達31%。
對此,李嘉焱認為,目前A股市場整個銀行板塊估值都被低估,光大銀行尤甚。他表示:“從去年到今年,光大銀行的市場關注度越來越高。2018年業績發布后,境內外投行券商的投研報告就有36篇,其中35篇給予‘買入’和‘增持’評級。”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光大銀行進一步加強了市值管理,未來將從十個方面進一步加強。一是要有清晰的戰略方向;二是要有持續的業績增長;三是要有穩定的資產質量;四是要有鮮明的業務特色;五是要有較高的資本運作水平;六是要有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七是要有良好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八是要有有效的品牌形象宣傳;九是要有牢固的客戶優先理念;最后要有較強的輿情監測能力。
“這一系列舉措,將使投資者、資本市場能夠進一步認識光大銀行的經營業績,認識光大銀行的投資價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有信心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努力給股東更好的投資回報。”李嘉焱表示。
(策劃 喬川川 向炎濤)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