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李子柒“關鍵先生”:壓力也相應劇增 力求擺脫紅人依賴
2019-12-17 09:29:50 來源:時代周報
“這幾天找過來的媒體、調研機構和政府部門太多了,我們一下子有點疲于應付。”12月12日,洪先生向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洪先生是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念科技”)的市場負責人,他表示,李子柒的確仍為旗下KOL(關鍵意見領袖),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獲得了的微念科技投資。
“李子柒動用民間的一些資源,不僅沒賠錢,還能掙錢,多好啊!”12月15日,央視新聞第二次點贊了“90后”古風視頻博主李子柒。
微博粉絲超過2000萬、每個短視頻播放量基本穩定在500萬以上,全網視頻播放量超過30億。李子柒成功引起所有人注意。
在海外,李子柒被稱為“文化輸出”現象,成為海外頭部視頻網紅。
有業內人士根據海外社交媒體統計平臺Social Blade數據估算,李子柒在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的年收入已達千萬元。
網紅、視頻拍攝、商業變現、幕后機構,這些關鍵詞,組成了以李子柒為代表的視頻博主的流量生意。
人紅是非多,如央視新聞所說的,李子柒的爭議很大一部分來自外界質疑其“擺拍”“假”。
李子柒幕后確有“推手”。
當被問到李子柒是否有團隊幫助運營、微念是否為李子柒提供資源對接等問題,洪先生表示“擔心公眾誤解,現在不方便多說什么”。
MCN機構井噴爆發
“今年初,我向客戶推薦視頻博主的軟植入廣告,基本沒有人買單。”10月16日,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林楠(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這跟自己拍廣告片有什么本質區別?”“形式還不成熟,以后再找機會合作。”林楠表示,這些都是客戶們拒絕的原因。
“有一個品牌,隨后找了《奇葩說》的頭部選手拍了個闡述產品理念的片子,但是在我看來,那是‘偽’自述,并不是視頻博主的‘真’自述。”林楠表示,“而且他們的費用比視頻博主更貴。”
不過,經過2019年轟轟烈烈的直播帶貨和視頻帶貨,林楠認為,大部分品牌現在已經明白了,視頻博主流量的難能可貴。
看到商機的不僅是“中介”林楠,打造視頻博主的MCN(內容創作商業生產模式)機構也呈井噴式增長。
據克勞銳數據統計,2015?2018年,中國MCN機構數量呈直線上升態勢。2015年,中國MCN機構僅僅只有160家,到了2018年,數量已超過5000家。
2019年,MCN機構個數仍在不斷增長。
賽道上的選手越來越多,壓力也相應劇增。
12月14日,紐扣視頻聯合創始人唐德強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有人投入數百萬元成本,但是沒有粉絲難以變現,以失敗告終。
因為看好視頻營銷行業未來發展,唐德強創立了紐扣視頻這一短視頻MCN機構。
“我們機構現在仍處于起步階段,因為比較了解抖音的生態,所以主要是圍繞抖音這一平臺,旗下有變現能力的博主有3個。”唐德強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我們旗下博主‘王大雯子’從今年7月份開始漲粉絲,2個月份便漲了100萬粉絲。‘雙十一’期間,機構整體接了30多萬元的廣告。”唐德強透露,雖然雙十一接到廣告,但后期便停掉了,因為現在粉絲基數不算大,等到機構能力達到中腰部,對于商業變現才會有更高話語權。
更多博主扔在探索變現的路上。
1991年出生的陶冀曾是一家旅行網的新媒體主編,如今,他辭掉主編職務,專做博主,他名為“弱冠年華”的微博,粉絲數有近60萬。
此外,陶冀擁有微信公眾號、美拍賬號等。
今年以前,陶冀的微博內容多以圖文形式呈現。
但形勢多變,12月16日,陶冀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最近正在取材中,打算有節奏、有策劃地做好視頻。”
“變現不難,難的是創意。先把內容做好,變現就水到渠成。”作為內容創作者,陶冀對未來頗有信心。
不過,文娛投資領域人士有不同看法。
12月12日,CIC灼識咨詢總監董筱磊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19年行業競爭白熱化,“一些缺乏明顯定位、缺乏切入領域經驗、核心競爭力不夯實的MCN機構必將面臨危機”。
唐德強也坦言,目前公司做了三個達人,整體投入快300萬元。
“這個行業非常考驗綜合能力,不僅需要持續的運營能力,還需要商務能力等。我們看好行業發展前景,也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唐德強表示。
融資放緩
2019年2月,新浪官方發布“視頻自媒體排行榜”,排名前30的自媒體賬號中,有26個出自MCN機構,排名第一的,正是微念科技旗下的“李子柒”;Papitube旗下博主Papi醬、Bigger研究所、滇西小哥躋身前10位;大禹文化也有三位博主進入前30。
頭部視頻博主身后的“推手”正是這些善于打造品牌、具有成熟孵化體系的MCN機構。
咨詢機構克勞銳發布的《2019中國MCN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MCN市場規模整體達百億級,頭部貢獻率占六成。
2016年是Papi醬身家飛漲的一年,其以2200萬元售出一集美即面膜的貼片廣告,同期創立了MCN機構Papitube。
據IT桔子數據統計,2016年國內MCN機構融資事件接近200起,投資總額近4億元人民幣。
正是這一年,李子柒開始與微念科技結緣。
但2018年以來,相關投資數量和金額開始放緩,MCN行業發展進入相對理性的階段。
12月13日,一家產業投資機構的負責人劉迪(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早在兩年前他就開始關注MCN機構,但一直沒有出手。
“一個頭部網紅的出現,一定是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就比如李子柒,換了一個人來做,砸下1000萬元最后都不一定能成功。這是為什么我們沒有投資MCN機構的原因。”劉迪稱。
誠然,美ONE打造出了頂級流量李佳琦,如涵控股打造出了網紅張大奕,這兩家網紅頭部公司都曾表示,希望能復制下一個李佳琦和張大奕,但暫未實現。
李佳琦曾在演講的時候笑言:“美ONE復制了很久都沒有復制出來(另一個我)。”
董筱磊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資本市場對于MCN機構持有較為保守謹慎的態度。
“MCN在中國的發展尚處于早期階段,絕大多數MCN商業模式和運作流程雷同。外部競爭激烈,內部管理問題眾多,還要面對紅人出走、創意匱乏、造血能力不足等問題。”他補充道。
哪怕是頭部MCN機構的投資方,也有同樣顧慮。
12月14日,微念科技投資方華映資本投資總監劉天杰表示,對頭部紅人過度依賴是大部分MCN機構難以避免的短板,持續培養紅人的能力、持續的內容創作能力尤為重要。
“如果只是單純接植入廣告,天花板很低。MCN的終局是嫁接背后的產業形成品牌集群。通過極強的品牌孵化能力,擺脫依靠紅人接單的境地,構建自有品牌。僅一個品牌就可能帶來數十億元的市場價值。”劉天杰表示。
董筱磊則建議,投資者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審視MCN機構。
他認為,只有那些能夠下功夫打磨內容,做出真正精品的MCN機構才能在同質化競爭中獲勝。同時,MCN機構還需要持續關注垂直內容,以便隨時進入新賽道進行PK。(李靜 范文茜)
關鍵詞: 李子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