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大宗商品“拋售潮”蔓延:滬銅主力連吃兩跌停 農產品會否跟跌?

2020-03-20 09:50:1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恐慌情緒籠罩在大宗商品市場。在原油為首的能化產品價格“崩塌”后,同樣具備金融屬性的有色金屬,以及國內自主定價的黑色系業(yè)已加入暴跌隊列。

3月19日,滬銅、滬錫期貨主力合約雙雙跌停,而被業(yè)內戲稱為“螺紋金”的螺紋鋼期貨2005合約早盤跌幅也一度超過4%。

至此,包括能化、有色、黑色在內的主要工業(yè)品板塊全部淪陷,僅僅剩下基本面較強的農產品相對堅挺。

對此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19日指出,近期原油下跌、部分國家禁止裸空交易,使得對沖基金出現了流動性危機,進而拋售高收益資產,引發(fā)了整個市場的恐慌情緒發(fā)酵,“現在是風險資產、避險資產同步下跌,說明就是流動性的問題。”

華東一位商品交易員也認為,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實質上是對美元流動體系的一場清算,“此前美國只要釋放流動性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這次不一樣,沒有人能夠預見到疫情的爆發(fā),包括歐洲在內都出現了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就商品市場而言,各方在率先拋售原油,以及避險功能階段性喪失的貴金屬后,又將目標對準了倫銅等有色品種,并一路傳導至國內市場。

拋售潮繼續(xù)蔓延

2月3日至3月18日,INE原油期貨主力2006合約下跌45.5%,滬銅期貨主力下跌14.55%,黃金期貨下跌2.54%。

螺紋鋼2005合約其間上漲1.28%,遠月2012合約更是上漲了4.3%。

結果,3月18日當晚全球商品市場運行節(jié)奏突變。美原油期貨直接創(chuàng)下了20.52美元/桶的新低,這一價格已經十分接近于國際大行給出的二季度目標價,同時有色金屬的代表倫銅同步出現加速下跌走勢,全天收跌近8%。

由于是國際定價的商品,3月19日開盤后,國內商品全線下挫,高峰期包括銅、錫在內的12個商品期貨主力合約跌停。

但是,行業(yè)供需面的變化又怎會如此迅速?

核心還是出在了資本市場的傳導效應上。“倫銅大幅下跌主要來自宏觀層面的情緒沖擊。”SMM銅行業(yè)高級分析師魏雪3月19日表示,這周可以看到海外疫情仍然在持續(xù)發(fā)酵,同時海外各國的經濟提振政策密集發(fā)布,然而這些刺激并非起到積極作用,反而增加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據她介紹,雖然銅兼具商品、金融屬性,但是近兩年主導價格的因素主要來自宏觀經濟層面。在全球經濟增長步入頹勢的背景下,其間銅價亦始終沒有較好表現。

短期內致使倫銅暴跌的因素,則可能與海外流動性的減少有關。

“經濟形勢惡化時,獲取現金的能力相應減弱,市場便會選擇易于獲得流動性的資產,比如黃金、銅。”景川稱。

近期整個海外商品市場的下跌節(jié)奏亦是如此,以OPEC談判失敗的原油為開端,再到避險屬性階段性喪失的黃金,以及高價值的銅加入下跌隊列。

對于國內市場而言,除了能化、有色板塊受到直接沖擊外,整體商品市場的下跌再次蔓延至自主定價的黑色系商品中。

即便是被戲稱為“螺紋金”,以及熱卷、線材等鋼材品種,3月19日早盤均出現大幅回落走勢。

實際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有色、黑色金屬也曾因金融連鎖反應出現腰斬式下跌。

只是,這次是因疫情對國內經濟產生沖擊后,市場普遍存在下半年會加大基建投資的預期,使得黑色系商品價格巋然不動,比如螺紋鋼期貨3月19日尾盤也已基本收復了當天跌幅。

“如果全球出現大規(guī)模的流動性危機,基建對黑色系的支撐預期就沒有了根基。”上述交易員指出,當前市場與2008年無法對比,即便下半年基建有所增長,但只會被用來對沖疫情下滑的影響,而非將其作為主要的經濟增長動力。

所以,在他看來,在風險資產、避險資產同步下跌的背景下,黑色系反而有所上漲本就不夠合理。

農產品會否跟跌?

隨著有色、黑色系商品加入“打折”隊伍后,主要的大宗商品板塊中,僅剩下農產品尚未出現加速下跌了。

而在整體市場進入系統(tǒng)性回落的背景下,農產品又能否獨善其身?

“不能,系統(tǒng)性的下跌也會帶動農產品價格回落,只是由于同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小于工業(yè)品,所以跌幅要小于后者。同時,在市場情緒得到釋放后,部分具備基本面支撐的品種會迅速企穩(wěn)反彈。”中原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四奎3月19日表示。

據他介紹,農產品中的油脂在3月中旬已經出現明顯回落,但是下游存在一定剛性消費作為支撐。

同時,與國外市場相關系數較高的豆粕,則受到疫情影響3月份到港數量減少,加上國內下游養(yǎng)殖業(yè)恢復性的剛需支撐,近期價格表現相對強勢。

“這其中也有另類,比如棉花與外貿出口聯系緊密,在需求端減弱后,近期價格表現緊跟其他工業(yè)品。”劉四奎稱。

實際上,上述農產品內部走勢的分化,以及原油等工業(yè)品的大幅回落也是有跡可循的。

中信建投期貨在對近12年商品市場系統(tǒng)性下跌梳理后發(fā)現,農產品在每一次的風險事件下跌幅最低,而能化、金屬、工業(yè)品跌幅大致相同。此外,在每一次商品整體反彈的過程中,銅、螺紋的平均漲幅最大,農產品中的棉花漲幅最大。

背后的邏輯在于,最迅速修復的消費是居民的可選消費和耐用品消費,而具有剛性的糧油食品等農產品短期很難受到大幅刺激。

換言之,即便未來商品拋售潮蔓延至農產品領域,受益于其自身供需、價格波動特點,價格表現也會大概率強于工業(yè)品。

不過,在大宗商品市場整體轉向的背景下,行業(yè)內部業(yè)已產生了一些影響。

僅以銅行業(yè)為例,上游原料端與銅價直接掛鉤。“上游礦山成本線在42000元附近,在兩次跌停前就已經十分接近。”魏雪表示。

而截至3月19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結算價已經跌至37980元/噸,礦山成本線隨之被大幅擊穿。

對于國內冶煉企業(yè)而言,雖然盈利主要依靠加工費及副產品收益,銅價的下跌不會帶來直接影響和生產損失,但是隨著供給端減產預期的增加,本身也不利于國內冶煉企業(yè)加工費水平的上漲。

至于終端工廠,銅價的回落則會增加其畏跌心理,采購節(jié)奏相應放緩。

關鍵詞: 大宗商品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yè)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