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難的,不只嗨學網一家
2020-07-23 16:18:44 來源:財經雜志
目前行業“監管力度相對較小,配套的管理和懲罰制度也相對缺失,使得在線教育機構魚龍混雜,因而出現了諸多亂象。”
7月16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在線教育平臺嗨學網退款難問題。根據報道,消費者被銷售話術套路后購買了相關的課程,事后想退款,卻被平臺找出各種理由不予理睬。針對315晚會報道,嗨學網回應稱,已于第一時間成立特別工作組,對相關事件展開調查。
據了解,在線教育行業存在退款難問題的平臺遠不只嗨學網一家,該現象多年來普遍存在于大小在線教育平臺之間。猿輔導、新東方在線、尚德機構等知名平臺也曾被投訴。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維維律師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目前行業“監管力度相對較小,配套的管理和懲罰制度也相對缺失,使得在線教育機構魚龍混雜,因而出現了諸多亂象。”
退款難的,不只嗨學網一家
嗨學網被央視聚焦退款難的背后,是在線教育行業多年來的一個頑疾。
2020上半年,上海市消保委聯合多家機構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教育培訓消費時,我國三個一線城市有65.8%的家庭表示遇到過“非常不滿意”的問題。包括報名后換場地或換老師、夸大宣傳、推銷電話騷擾、教學質量差、報班后遲遲不開課、不履行退款承諾或拖延以及交費后機構關門。
在聚投訴、黑貓投訴、電訴寶等第三方投訴平臺上,央視“3·15”晚會實際播出日(7月16日)之前,在線行業板塊的投訴量一直居高不下,投訴案例也多與退款難相關。除嗨學網外,亦不乏新當方在線、猿輔導、51Talk等業內知名教育培訓機構。
另據央視報道,國內知名教育組織尚德機構因“霸王協議”被多次舉報,其中部分問題正是學員在申請退課后,一再拖延退款。
對于行業普遍存在的退款難等問題,《財經》新媒體對行業內部分平臺進行相關采訪。粉筆公考回應稱“沒有收到過這方面的投訴,退費基本上都是24小時內就操作完成”;猿輔導方面表示,“目前退費訴求量占比非常少,有完善的投訴處理機制”;新東方在線表示需要時間準備回復,但截至發稿前,未能收到對方回應。
以黑貓投訴平臺為例,截至7月23日,新東方在線、猿輔導、粉筆公考投訴量分別為112條、51條、21條,回應用戶投訴方面,前兩家表現出了較為積極的態度,而粉筆公考只回復了1起用戶投訴。
據了解,2019年7月時,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就已經提示了在線教育平臺存在培訓預付費過高、合理退費難,用戶消費風險大等問題。
除退款難問題外,上述文件還指出,培訓平臺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游戲等內容;有的培訓內容以應試為導向,超標超前,不符合教育規律;學科類培訓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學能力等亂象。
“霸王”條款或可被認定無效
多年以來,退款難等問題長期存在于在線教育行業,背后驅動的原因又有哪些?
王維維律師對《財經》新媒體表示,在線教育領域亂象由來已久。正規的在線教育平臺需要教育局的《辦學許可證》、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以及互聯網經營的相關許可等,但是由于現行監管力度相對較小,配套的管理和懲罰制度也相對缺失,使得在線教育機構魚龍混雜,因而出現了諸多亂象。消費者選擇退款,一部分原因出自銷售術語和合同協議內容不相符,這樣的平臺涉嫌虛假宣傳,可能違反《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看來,在線教育行業之所以存在退款難等頑疾,主要原因有兩點:
首先,用戶的付款方式主要是報名即繳費,實際也是一種“預付式消費”,但在線教育課程是一個長期消費的“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偏離消費預期,出現名師師資真假難辨、授課內容不佳等問題,后期想要退款時也會出現種種問題。
其次,在線教育、校外培訓機構獲客成本高,在消費者支付費用后,一般不希望消費者退費,因此,會在退費條款及程序上設置障礙。
據了解,除部分在線教育平臺可以隨時退費以外,行業內大多數機構對退費都設定了限制條件。大部分機構規定在一定的期限內(20天、30天、60天不等),可以無條件退費,超過了一定期限后(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不等),需要扣除已經消耗的課時費,但扣除的課時費是按原價或更高的價格來進行扣除,而非按照原優惠價格進行扣除。
王維維律師認為,某些限制性條款涉嫌因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或者構成欺詐,可被認定為無效的格式條款。
實際上,教育部和部分省市的教育局曾經頒布過針對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其中對教育培訓機構退費額度、退費時間和違約責任等做出了一些指引性規定,但并未強制要求所有線上線下的教育培訓平臺采用。
“若能加大示范文本的推廣使用力度,霸王條款的現象將大大減少。”王維維律師說。
勿輕信口頭承諾,多看條款細節
對于問題頻發的在線教育行業,消費者需要如何防范自身的正當權益不被侵犯?
王維維律師提示,首先,用戶在選定培訓機構簽約之時就應重視合同條款,對合同中教育質量、費用、退費事宜和違約責任等有關消費者權益方面的條款,應格外留意,切莫輕信教育機構的口頭承諾。
其次,在消費過程中,應提高證據意識,譬如:索要消費憑證,保存教育機構派發的招生簡章、宣傳單,保存和銷售人員、在線客服的溝通記錄等等。一旦發生糾紛就可以作為維權的證據。
再者,用戶應運用法律武器,理性維權。在遭遇“黑機構”時,應積極向有關監管部門舉報投訴,或提起相關民事訴訟,理性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蒙慧欣也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在線教育平臺時應看清所選平臺的退款及售后條款,遇到問題時即時維權,保護自己的權益。同時,在完善在線教育機構退費機制問題上,未來還需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建立有效防范機制,同時平臺方面也需做到事前明確退款制度。
關鍵詞: 退款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