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發展迎來新使命 市場主體增速全國第一
2020-08-26 13:50:04 來源:深圳商報
部分進口商品零關稅,離島免稅購物額度每年每人10萬元,加快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實施更加便利的免簽入境措施,對注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并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
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海南將加快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這是海南經濟特區被賦予的新使命。
三大主導產業成發展新引擎
1988年4月13日,海南經濟特區成立,盡管面積大,但與其他4個城市型經濟特區相比,海南基礎薄弱。經過20多年努力,海南闖出了一條發展與保護同步、經濟與生態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9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308.94億元,比上年增長5.8%。
旅游業是海南的傳統王牌,近兩年,海南在打造旅游新業態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與創新,強化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2019年,海南全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314萬人次,同比增長9%,實現旅游總收入1050億元,同比增長11%,文化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體育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
山美水美,產業也要美。近年來,海南重點培育和發展旅游、互聯網、會展等新產業、新業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三大主導產業成為拉動海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位于海南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內的海南生態軟件園,吸引了騰訊、百度、華為等眾多行業龍頭企業入園發展,成為海南互聯網產業主要載體和平臺,2020年4月,海南生態軟件園成功入選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截至今年5月底,海南生態軟件園入園企業累計達5620家。
自貿港建設迎來新使命
6月發布的《方案》,讓海南再次迎來發展契機。
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具有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獨特優勢。早在2018年4月,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此后,海南省充分學習借鑒了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包括試行零關稅、簡稅制、低稅率,放權審批,更開放的市場化運行等政策。
兩年多自貿區的實踐,為逐步推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積蓄了能量。
《方案》顯示,到2025年,海南將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市場主體增速全國第一
在利好政策吸引下,國內外企業紛紛搶灘海南。來源于海南省市場監管局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海南省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實現明顯增長。前7個月,全省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3.5萬戶,同比增長30.05%,截至7月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超過103萬戶,同比增長26.42%,增速居全國第一位,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國內外投資者正加快投資海南自貿港的步伐。
此外,離島免稅新政正在掀起新的購物熱潮。海口海關數據顯示,新政開始實施的7月份,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旅客超28萬人次,免稅購物金額約25億元,同比增長超兩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