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包頭稀土高新區:打造高端自動化鍍膜廠房 硬科技助力新材料加工

2020-08-28 08:26:26 來源:科技日報

日前,包頭稀土高新區的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傳出好消息,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包頭市英力特表面技術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已完成對接,就真空鍍膜技術達成一致,即將打造高端自動化鍍膜廠房。

包頭稀土高新區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2016年開始陸續投產,如全部投產,預計年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利稅將達20億元以上,對提高稀土新材料全國市場占有率具有重大意義。近幾年來,稀土高新區緊緊依靠創新驅動,在企業管理支持、生產技術工藝攻堅克難上做足文章,確保稀土新材料加工產業始終為區內特色主導產業。

無電鍍 不高端

過去,形成我國“挖土賣土”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稀土產品無法電鍍。“稀土元素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如果不電鍍,不加上一層防腐膜的話,‘延伸稀土終端產業鏈’就是一句空話。”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資產管理部部長周煦初說道。

據了解,電鍍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鍍上一薄層其他金屬或合金的過程,有提高金屬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抗腐蝕性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在金山磁材的電鍍生產線上,一塊綠色、有20個鉤子的板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技術負責人王志強介紹:“這是我們用于掛鍍的掛具,根據終端產品要求,這些鉤子上會搭著圓餅狀或圓柱狀等不同形狀的稀土零件,電鍍之后的成品主要用于風電行業,目前我們有4條這樣的生產線,具備4000噸生產能力。”

王志強介紹,金山磁材于2016年入駐基地A1棟廠房。目前,根據客戶不同要求,金山磁材建立了鍍鋅線、鍍錫線、鍍鎳線、電泳線等生產線,產品可滿足手機配件、電機片和風電產品的相關要求,尤其是成功掌握在有色金屬基體上再電泳的技術之后,其在行業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在稀土磁能材料加工基地,除了技術上的創新,工藝上的突破也比比皆是。“電鍍的工藝大致分為前處理、電鍍過程、后處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如果控制不好的話,都會影響鍍層與磁體的結合力。”位于基地A3棟廠房的某新材料生產企業負責人許寶文說道。

在電鍍開始前,往往需要對稀土毛坯實施倒角工序以磨平它的棱角。“正值8月,溫度高、濕度大,如果倒角倒不好的話,很容易對毛坯表面造成腐蝕,尤其是倒角液不清潔的話,腐蝕更重。”許寶文說,以前倒角液總是重復利用,倒角過上一批產品的液體會對下一批產品產生影響,為此,他們設計了一套倒角液自動過濾系統,通過一個壓縮機,就可以保證每次從水管中流出的液體都是清潔的,這個系統已經申請專利。

目前,稀土新材料加工基地總體規劃占地面積371畝,計劃總投資約12億元,總體建筑面積約23.18萬平方米,標準電鍍生產車間23棟,建筑面積約8.5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全部建設完畢。目前,基地已入駐電鍍企業12家,使用廠房15棟。

全配套 綠色化

在位于基地內的金山磁材廠房1樓,記者看到了10個廢水罐,上標“含鎳”“含銅”“含鎘”等字樣,“電鍍也是污染行業,廢水罐上的標記說明其中都是電鍍之后的廢水。這種水處理起來很費勁,需要單獨建立工廠,上設備,投資在千萬以上。”王志強說道。

北方節能環保公司與包頭稀土高新區科技創業中心、內蒙古一機集團通力合作,共同成立了內蒙古北方節能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節能),“作為國家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和處理規范的編制單位,我們具備國內一流的電鍍廢水處理技術和工程經驗。”北方節能車間主任王磊說道,廢水處理設計規模為達標排放部分2800噸/天,含鉻廢水零排放部分300噸/天,純水制備設計規模為1000噸/天。

“入駐企業排放的廢水都由專門的管道統一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由北方節能處理,目前,處理廢水的收費為45元/噸,真正為企業帶來了實惠。”周煦初說道。

在包頭匯眾磁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眾)廠房內,記者看到了冷熱沖擊箱、萬能試驗機等設備。內蒙古自治區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業務管理科負責人金振軍說:“為進一步縮短檢測時限,我們將設備專門設置在廠房內。此外,在公司生產線試投產前后,我們可及時為企業提供電鍍液、厚度、濕熱試驗等數據,保障企業正常生產。每年預計可為匯眾節省設備及人員投入約50萬元。”

據悉,基地結合產業及企業發展實際,建設了稀土永磁表面覆蓋層及電鍍液檢測實驗室,為基地電鍍企業提供從原輔料、中間質量控制、成品檢測到污染物排放監測全鏈條的技術服務,以及提供行業生產標準、技術文獻查新與下載、標準化建設等,使企業“足不出戶”就能了解自身產品質量等相關問題,進一步縮短檢測時間與費用,使檢測更加快捷、方便、高效,提高了基地的服務水平。

包頭稀土高新區科技創業中心負責人宣敦敦向記者表示:“目前基地已經形成龍頭企業帶動、骨干企業集聚、新興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我們要利用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成熟的生產工藝,完善的生產加工設施和年輕精干的管理團隊,始終與國際領先水平保持同步,促進包頭稀土新材料節節生長、不斷壯大。”

本報記者 張景陽 通訊員 李寶樂

關鍵詞: 包頭稀土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