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大省力推小麥新政 措施和執行都很務實
2020-09-14 09:05:48 來源:科技日報
在糧食問題備受重視的當下,產糧大省的一舉一動引人矚目。
9月1日,山東省科技廳農村處負責人李百東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推進小麥產業創新發展,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產能,山東省出臺《關于加快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把優質專用小麥突破性新品種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小麥全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科技攻關,推動小麥由“高產為主”向“量質并重、提質增效”轉變。
小麥產量常年位居全國前三位的山東省出臺的小麥新政在傳遞什么信號?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小麥遺傳育種專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曹新有研究員表示:“這表明了山東大力發展優質小麥產業的決心和信心。”
高產、優質是一對矛盾?這個觀點要糾正了
“今年,山東夏糧再獲豐收,總產、單產雙創歷史新高。”山東省發改委副主任梁文躍此前對外透露了一組數據:全省夏糧總產量513.84億斤,比上年增加3.18億斤,增長0.6%;單產435.23公斤/畝,比上年增加9.97公斤/畝,增長2.3%。
追求高產是糧食生產永恒的主題。在山東夏糧“雙增”背后,是該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努力。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該省加大良種繁育和關鍵增產技術推廣力度,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關鍵增產技術推廣率達到80%以上。
在糧食生產領域,“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似乎是很多人的認識。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認為,過去認為高產、優質是一對矛盾,但現在這個觀點要糾正了。雖然既高產、又優質難度比較大,但是通過科技進步,現在做到了既高產又優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不僅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曹新有認為,在保障糧安基礎上,科學家們有能力、有信心推動糧食由“高產為主”向“量質并重、提質增效”轉變。這一觀點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趙振東研究員的看法一致,他認為,我們的飯碗不僅要盛滿自己的糧,更要盛著優質中國糧。
為推動小麥生產向“量質并重、提質增效”轉變,《若干措施》也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小麥產業發展的激勵政策,如對連續三年每年省內推廣應用面積達到500萬畝以上的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給予育種團隊100萬元后補助獎勵。
措施和執行都很務實,農業科學家機會來了
《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山東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3000萬畝,其中強筋小麥1200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區。
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措施包括,要加快組織小麥科研攻關,研發培育10個以上強筋、中強筋、綠色健康、特色營養四大系列突破性新品種(系)。突破小麥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等生物育種關鍵技術,研發綠色高質高效投入品及生產技術、地力快速培肥技術、小麥生產管理智能化新裝備等。突破小麥精深加工、加工副產物高值化利用等關鍵技術,開發谷朊粉、蛋白肽、膳食纖維和赤蘚糖醇等系列高端產品。
此外,《若干措施》還擬定了進度,用3年時間建成山東省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積極爭創國家級中心。用2年時間完成山東省優質強筋、中強筋、綠色健康、特色營養小麥等系列地方標準制(修)定工作,加快研發相關快速檢測設備。
此次山東的小麥新政很務實——雖然只有2119字,但12條具體措施后面跟上了具體落實部門,確保扎扎實實落地。
《若干措施》提出的研發培育10個以上突破性新品種(系)這項措施,這些新品種的落地,山東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是負責部門。《若干措施》提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負責部門是山東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
“山東的小麥新政涵蓋了小麥的全產業鏈,考慮到了優質小麥產業的各個環節,就是希望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著力打造我國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區。”山東省科技廳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該政策是目前國內發展優質小麥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政策。”曹新有認為,山東不僅是我國小麥主產區,更是優質小麥的優勢產區,具有發展優質小麥產業的經驗和基礎。
政策加持,科技介入,國內的一些高品質面包開始使用國產優質面包專用粉替代進口。這是農業科學家的機會,也是產糧大省的機會。
關鍵詞: 小麥新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