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努爾新增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 供應鏈業務與雪松控股存重疊
2020-10-10 16:56:16 來源:青財經
在經過一次延期后,希努爾在9月28日下午回復了交易所的問詢。
一個月前,希努爾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上半年希努爾實現營業收入6.71億元,去年同期為16.99億元,同比下滑60.51%;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上半年虧損3514萬元,同比減少591.23%,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希努爾的凈利潤更是虧損552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希努爾除了傳統的服裝業務、文化旅游業務外,還探索了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也正是這項業務引起了交易所的質疑。
9月22日,交易所向希努爾發去了問詢函,并質疑希努爾開展的供應鏈業務或導致其實控人張勁違反其不進行同業競爭的承諾。28日下午,希努爾回復了問詢并否認同業競爭,但是中國企業報·青財經發現,希努爾的回應或與事實不符。
否認涉實質同業競爭
財報顯示,希努爾新增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該業務營業收入為 2.07 億元,營業成本為 2.05 億元,毛利率僅1.09%。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希努爾的間接控股股東,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雪松控股”)的主營業務也是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
2017 年 6 月 27 日披露的《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希努爾實際控制人張勁出具了 《關于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并承諾“本人及本人控制的企業不會直接或間接從事任何與希努爾主要經營業務構成實質性同業競爭或潛在實質性同業競爭關系的生產與經營,亦不會投資或新設任何與希努爾主要經營業務構成實質性同業競爭或潛在實質性同業競爭關系的其他企業。”
“請說明公司從事大宗貿易供應鏈業務的合規性以及是否會導致你公司實控人違反上述承諾。”交易所在問詢函里表示。
在28日的回復中,希努爾對此予以否認。“公司主要在國內開展以鋼材、油品及煤焦等產品為主的供應鏈管理業務, 與雪松控股及其關聯方從事的化工、有色金屬等產品不同,在人員、資產、客戶供應商等方面與雪松控股及其關聯方均相互獨立。”希努爾稱公司與雪松控股及其關聯方不存在實質同業競爭,也不存在公司實際控制人違反《關于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的情形。
不過,中國企業報·青財經注意到,希努爾的回應與事實明顯有出入。中國企業報·青財經瀏覽雪松控股旗下專業從事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的雪松大宗商品供應鏈集團官方網站發現,其開發事業部從事的供應鏈業務,與希努爾目前的供應鏈業務涉及的品種有明顯的重疊之處。
“本部門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上下游客戶資源,主要涉及的業務品種包括油氣、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煤炭及其它礦產等。”在雪松大宗官網關于開發事業部的介紹中寫道,開發事業部承載了雪松大宗集團對豐富交易品種、提升交易對手等級及擴張海外經營規模的各項任務。
雪松大宗開發事業部羅列的目前的合作客戶包括中石油,恒力石化,榮盛集團,盛虹石化,新興發展,新興重工,兗州煤業,南山控股、中國林業集團等。
不難看出,這些企業也主要從事油品、煤炭等業務,希努爾回應稱沒有與雪松控股以及關聯方存在同業競爭,或有違事實。
供應鏈業務集中度較高
問詢函還要求希努爾補充披露供應鏈業務前 5 名客戶及供應商的基本情況、業務金額、 應收款項金額及占比。
公告顯示,供應鏈業務第一名客戶的銷售金額就高達1.79億元,占到了同類業務銷售比例的86.84%,應收賬款余額8749萬元,同類業務應收賬款余額占比為92.95%。
相比較而言,其他四大客戶的銷售金額之和也僅占同類銷售業務的比例不足15%。
“公司該業務的前五大客戶及供應商集中度較高。”希努爾表示,公司供應鏈業務自 2020 年 3 月中旬起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時間較短, 規模較小,目前供應鏈管理業務主要為向客戶提供鋼材、煤炭、油品等產品的 購銷服務,“鋼鐵、煤炭及油品等品類市場規模較大,在公司當前業務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公司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找到替代的上下游合作方來 滿足業務需求,不存在因集中度較高而導致嚴重依賴的風險 。”
此前,雪松控股旗下雪松信托高達數百億元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受到了媒體的質疑。有媒體報道稱,近一年來,雪松信托連續發行42只“長青”系列信托計劃,產品總規模超過200億元,而底層資產宣稱是對知名國企的220余億元應收賬款。
媒體調查發現,雪松信托借道保理通道所受讓的220多億元應收賬款,既無三方確權,也無回款封閉,風控處于“裸奔”狀態。種種“迷霧”背后,雪松信托被質疑實際進行了“自融”。
不過,對于媒體質疑,雪松信托予以否認。雪松信托發布的公告稱,“長青”系列產品累計發行規模119.18億元,現存續規模76.55億元,并表示該系列產品的底層資產真實有效,并沒有“自融”行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