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中國首宗雨水水權交易“擠”出的水資產 綠色金融“反哺”海綿城市建設

2021-01-23 12:43: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大早,湖南長沙尖山印象公租房小區門前的取水閥前,一輛環衛車正在取水。與普通取水閥不同是,它旁邊立有一塊專屬取水口“名片”。

“這是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的專用取水口,水源來自收集在地下的雨水,水質完全可用于綠化保護、道路澆灌,但其價格要比城市自來水低20%。”中國海綿城市早期發起人之一、長沙市海綿城市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劉波指著取水口指示牌介紹。

上述企業所用水源,正是中國首宗雨水水權交易“擠”出的水資產。水權交易是國際上流行的水資源配置制度,但雨水此前未被納入交易范疇。

圖為1月21日,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取水口的專屬“名片”,包括取水用途、水源、工藝流程等信息。
<a target=

圖為1月21日,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取水口的專屬“名片”,包括取水用途、水源、工藝流程等信息。中新社記者 王昊昊 攝

湖南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時空分布極不均勻。近年來,長沙積極探索建設海綿城市,已累計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工程500余處,建成7萬多立方米的雨水綜合利用系統。

海綿城市建設投融資規模較大。據中國住建部評估,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由于缺乏雨水資源利用剛性政策措施等因素,長沙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除防治內澇外,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部分存蓄在地下的雨水變成黑臭水體等新污染源。

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基礎上,長沙政企各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雨水資源變成水資產,通過市場交易將其變成投融資行為,用雨水資源未來二三十年的水資產收益,作為綠色金融“反哺”海綿城市建設。

2020年12月11日,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簡稱“雨創環保”)以每立方米0.7元的價格,購買了湖南高新物業有限公司集蓄在尖山印象公租房地下的雨水資源使用權,再以每立方米3.85元的價格轉讓給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今年1月7日,中國水權交易所頒發了中國首宗城市雨水水權交易鑒證書。

雨水如何轉換“增值”?雨創環保董事長曾福安介紹,公司研發了雨水蓄水模塊及處理技術,將綠地、屋面及地面的雨水匯總后,要經過截污掛籃、棄流過濾、雨水過濾和消毒等技術環節。處理完的雨水水質能達到國家雜用水甚至飲用水的標準,可用于園林綠化、環衛清掃、沖廁所、消防用水等,替代原來所用的自來水。

據悉,目前中國各地的環衛、綠化等用水大多是和飲用水同級別的自來水,但非生活類用水很多時候可用雨水替代。

“長沙一年的園林綠化水費約3000萬元以上,按30年算就是9億元。”劉波認為,雨水水權實現交易后,小區可通過出售雨水資源為業主帶來收益,環衛部門也能買到更便宜的水,以此減輕財政負擔,緩解自來水資源緊張。

“雨洪資源的資產化可以減少城市內澇及雨水徑流帶來的污染;在農村地區可把洪水區的雨洪資源儲留下來,在秋冬干旱季用于灌溉、農業生產等。”劉波建議,對雨洪資源的收集利用不是規模越大越好,而應是分散布局、輔助大型地下雨水水庫的濕地系統。

在劉波看來,湖南可成立地方區域性水權交易機構,把洞庭湖及湘江水系的水資源管理起來,用雨水資源的資產化和水權交易促進雨水產業發展,為“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建立起自然資源資產市場交易和投融資通道。

作者 王昊昊

關鍵詞: 雨水水權交易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