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抗疫“洋”力量:為城市“康復”貢獻力量
2021-11-13 11:59:2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解說】近年來,隨著四川成都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越來越多外籍人士選擇在成都工作、定居。本輪疫情發(fā)生后,不少外籍居民主動加入了志愿者隊伍,用自己的方式為城市“康復”貢獻力量。
12日上午,在成都外籍人士最集中的社區(qū)——桐梓林社區(qū),來自南非的任博涵正和他的英國同事丁一睿為外籍商家張貼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已在成都生活5年的任博涵表示,作為桐梓林社區(qū)的兩名外籍助理之一,他們的日常工作是幫助社區(qū)內的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當?shù)氐纳睢6谝咔槠陂g,他們更多的是宣傳推廣防疫措施,將最新的防疫信息翻譯成英文,方便在蓉外籍人士及時掌握成都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進展,讓社區(qū)內的外籍居民也能平穩(wěn)地度過特殊時期。
【同期】外籍志愿者 任博涵
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外籍人士解決他們可能遇到的困難,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如果他們的健康碼變黃,變紅,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他們可以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這種情況。我希望未來能在這里做更多的志愿服務,特別是涉外服務這一塊,比如外籍人士在文件、簽證或者其他有可能遇到問題的方面,幫他們答疑解惑,更好地融入當?shù)厣睢?/p>
【解說】此外,他們也是社區(qū)內外籍居民的“心理咨詢師”。丁一睿表示,疫情期間,不少外籍居民都會因思念家鄉(xiāng)而感到焦慮,而有著同樣經(jīng)歷的他們能與外籍居民感同身受,更好地為他們排憂解難。
【同期】外籍志愿者 丁一睿
有時很多外籍居民更希望有外國人去幫助他們。因為我們可能有著同樣的擔憂,比如像我們同樣有著有時和遠在海外的家人很難聯(lián)系上這樣的情況,畢竟在這個時期,沒有家人的陪伴顯得有些焦慮。另外在桐梓林社區(qū),我們還會收集附近的愛心企業(yè)捐贈的防疫物資,送給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幫忙緩解(物資短缺)的情況。這些檢測工作并不簡單,我們希望盡力幫助他們。
【解說】今年32歲的德國人何瑞已經(jīng)在成都生活了一年半時間。自本輪疫情發(fā)生以來,他就主動申請成為了高新區(qū)石羊街道盛華社區(qū)外籍人士服務中心的一名志愿者。當日上午,在鐵像寺水街外,何瑞身穿著志愿者紅馬甲,熟練地引導著往來的居民掃碼、測溫。他表示,抗疫無小事,成都應對疫情的反應非常快,民眾也非常配合。
【同期】外籍志愿者 何瑞
今天早上我們的工作是確保民眾(進入公共場所時)掃描墻上的健康碼,他們通過“微信”掃碼,我們就可以了解他們曾經(jīng)去過的地方,這(對疫情防控)非常有效。我認為成都對應疫情做得很不錯,我很欣賞這座城市的應對效率。我認為(這些措施)也能讓民眾(在抗疫中)更有參與感,也更經(jīng)常配合檢測。因為當下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些措施)有些惱人,但一旦民眾理解了(這些措施的意義),他們也會更加配合。
【解說】而來自尼泊爾的獨立攝影師阿馬爾也選擇走到抗疫一線。不僅是向外籍人士提供幫助,他也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成都抗疫的點點滴滴。阿馬爾介紹,在蓉的4年時間讓他感覺他已經(jīng)真正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份子,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鏡頭將抗疫的成都速度、中國效率宣傳出去。
【同期】外籍志愿者 阿馬爾
因為我們同為人類,不管我們在中國還是在哪兒,我們都必須一起抗疫。只要團結起來,我們就更強大。我可以說兩種“語言”,成都話和英語,(所以)我盡我的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作為一個志愿者。作為一個攝影師,我希望可以向世界分享我看到的真實的中國。
楊予頔 四川成都報道
相關閱讀
- 小鎮(zhèn)青年“充電潮”推熱縣城共享自習室-...
- 冰雪運動提前升溫小眾運動持續(xù)“出圈”...
- 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三審 明確消除...
- 臺風“尼格”最強可達臺風級 30日傍晚...
- 北方雨雪頻繁氣溫多波動 江南等地明起...
-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人...
- 工業(yè)“壓艙石”作用發(fā)揮顯著-環(huán)球快報
- 三季度上海經(jīng)濟加快重振 實現(xiàn)V型反轉-...
- 大氣污染防治更細化 屋里有溫度 屋外...
- 北京特殊教育領域里的“不老松”
- 各地搶抓農(nóng)時開展機收作業(yè) 全國秋糧收...
- 各地特色經(jīng)濟作物成為助農(nóng)增收富民產(chǎn)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