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鄉村振興看福建|夏茂鎮:“沙縣小吃”的產業共富路

2021-11-18 18:01:56 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資源稟賦得天獨厚。

近年來,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發展茶葉、蔬菜、水果、水產、食用菌等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已走出一條獨具福建特色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為了講好福建產業富民故事,傳播八閩鄉村振興聲音,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與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央廣網福建頻道經過兩個月的實地調研采訪,從11月16日起推出“鄉村振興看福建|特色小鎮的產業富民故事”系列報道。

燒賣、扁肉、鍋貼、芋餃、喜粿、豆腐丸……這是一份國人耳熟能詳的食譜,它肇始于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

“扁肉是磚頭,拌面是鋼筋”,在沙縣人眼中,小吃筑就了沙縣的高樓大廈;而在大江南北的市井里巷,沙縣小吃又是最受歡迎的“國民美食”。

夏茂鎮地處沙縣區西北部,素有“千年古鎮、將軍故里、小吃源鄉、佛教勝地”的美稱,是省級商貿重鎮、全國重點鎮,入選2019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沙縣小吃的發源地,夏茂鎮因小吃而興,也因小吃聲名遠播。

一個村莊振興的縮影

美麗的夏茂鎮俞邦村(央廣網發 沙縣區鄉村振興辦供圖)

國慶剛過,“沙縣小吃第一村”夏茂鎮俞邦村處處游人如織,格外熱鬧。在村中的“尋根追味”美食街,開店的村民忙著制作芋餃、甜燒麥、豆腐丸、將軍米粿等特色小吃,游客成群結隊購買品嘗。

數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夏茂鎮游客數量達到每天一萬多人次。如今,沙縣小吃已成為當地的致富大產業。

69歲的俞邦村村民俞和傳曾經在外開小吃店20多年,幾年前,他把天津的小吃店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夫妻倆回村開店。

“以前俞邦村很小,現在發展了,做起美麗鄉村,成為了‘沙縣小吃第一村’,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安穩富足?!庇岷蛡餍老驳卣f。

現在,俞和傳最樸素的愿望就是每天一早吊上大骨湯,用正宗、新鮮的食材烹制各式小吃,讓客人吃好,讓沙縣小吃的品牌更加響亮。

俞邦村里,俞和傳夫妻二人正在制作沙縣小吃(央廣網記者 龔雯攝)

近年來,俞邦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游客日益增多,旅游業態朝向多樣化發展。游客來此不僅品嘗美食、逛民俗文化館,還隨著美麗鄉村建成,實現了夏季賞荷戲水,秋季感受金色稻田一望無際……在此基礎上,鄉村體驗游、學生教育夏令營等特色旅游逐步成型。

俞邦村村民曹承淦是三明友承龍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眼下他正在實施村莊景觀美化,種下20畝菊花與金魚草。2019年6月,曹承淦回村探索打造鄉村旅游,不僅承辦帳篷節,還拓展了水上沖浪、燒烤、露營、采摘、水稻研學等項目。

曹承淦估算今年到村的游客已有20萬人左右,在他看來,俞邦村依山傍水、資源獨特,發展旅游產業很有前景?;叵胱约?998年就出去開小吃店,當時大部分村民攜家帶口向外謀發展,現在,他最期待旅游項目和模式盡快完善,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小吃食,大產業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沙縣小吃制作技藝,興于唐宋。

上世紀90年代初,夏茂鎮上千人奔赴全國以小吃謀生?!耙辉M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的平民價格迎合了城市打工群體的需求,沙縣小吃迅速“火”遍全國。

如今,沙縣小吃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門店超過8.8萬家,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帶動30萬人致富。

從“一根扁擔闖天下”,到門店席卷全球,再到村民返鄉創業、共同致富,擔任沙縣益鑫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俞邦村村民俞廣清是其中的領頭人之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俞廣清便是全村首個“萬元戶”。90年代初,第一批小吃店業主就是跟隨他從俞邦村走出去,到福建福州、南平等以小吃討生活。后來,他選擇回鄉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曾榮獲“全國種糧大戶”、省級致富帶頭人等稱號。

對俞廣清來說,帶動大家富裕才是真正的富。俞廣清回憶,最初村民們從挑著扁擔賣小吃,慢慢發展成小作坊、夫妻店,第一批走出去的沙縣人賺到了錢,回鄉蓋起了樓房。

但隨著小吃業的大發展,夏茂鎮出現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耕地閑置現象。為了盤活了土地資源,俞廣清在2008年聯合黨員、農戶組建起沙縣益鑫農業專業合作社,開始做規模化煙稻種植與制種業,積極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一做就是十多年。

夏茂鎮村莊實現農業現代專業化(央廣網發 沙縣區鄉村振興辦供圖)

而今,夏茂鎮的土地煥發出巨大生機。夏茂鎮西街村,面積200畝的國家級和省級優質稻新品種核心展示片稻花飄香,展示215個優質稻品種。今年,合作社種植的2000多畝煙稻輪作與600多畝水稻制種,年產值700萬元。合作社農業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154個社員年人均收入達6萬元以上。

隨著沙縣小吃產業的壯大,俞廣清又發現了商機,他開始涉足小吃配料原料農產品的種植,中藥材、香料種植和家禽養殖都辦起了規模,他還打算延伸產業鏈,發展糧食加工與包裝。

夏茂鎮儒元村里,800多畝檳榔芋和紅芽芋綠葉漸褪,陸續成熟,俞廣清正伺機采收供給小吃生產。他希望繼續帶動農民致富,帶動種業發展。

俞邦村村民俞廣清在檳榔芋種植地 (央廣網記者 龔雯攝)

三產融合發展

為了呵護好沙縣小吃這一地域品牌,沙縣區開始全力推進小吃產業的標準化、連鎖化、產業化轉型升級。

在夏茂鎮,圍繞沙縣小吃上下游配套,該鎮發揮“沙縣小吃源鄉”的資源優勢,做大鎮域經濟,探索形成了產業振興的“夏茂模式”:做好“小吃+”產業文章,做強煙稻基地、小吃基地與茶葉基地,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夏茂鎮是農業重鎮,也是煙葉大鎮,目前每年穩定種植優質稻、超級稻2萬余畝、煙葉7000畝,制種8000畝。夏茂紅邊茶、花萘、冬酒等農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志。

夏茂鎮儒元村“綠野仙蹤”之境(央廣網發 沙縣區鄉村振興辦供圖)

為了給夏茂鎮的小吃、煙葉等產業保駕護航,人保財險沙縣支公司響應政策,為俞邦村的小吃業主提供了約350萬的保障。從2019年起,該公司連續三年承保沙縣全區煙葉保險,每年煙葉保險承保面積達7920畝,為煙農帶來了約920萬的保障,其中夏茂鎮受益頗多。

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夏茂鎮積極引進小吃配料、食品冷鏈加工項目,完善沙縣小吃上下游產業鏈。

位于夏茂鎮茁蕪山工業區的沙縣茂溪食品有限公司日產蒸餃4噸,帶動100多位村民就業。該公司負責人洪華淦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夏茂鎮打造小吃原材料生產基地,尋求與本地的合作,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沙縣小吃原料面干晾曬(央廣網發 沙縣區鄉村振興辦供圖)

夏茂鎮鎮長朱晨燕表示,全鎮將以沙縣小吃為主導,在一產推進小吃原材料種植基地建設;在二產發展沙縣小吃原材料食品加工業;三產探索發展“紅色+小吃+康養”鄉村旅游。

與此同時,夏茂鎮按照沙縣區小吃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劃,積極推進沙縣小吃加盟店的建設與推廣,讓更多人從事沙縣小吃這個富民產業。

據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夏茂鎮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從不足千元,提升到接近萬元。2020年,夏茂鎮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億元,增長7.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0元,增長7%。

朱晨燕說,夏茂鎮將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發家致富,讓沙縣小吃繼續獨領風騷。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