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治療新策略

2022-01-10 14:40:37 來源:科技日報

從德爾塔到奧密克戎,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全球疫情高位流行,感染人數持續攀升。目前,雖然新冠疫苗可以極大地防止病毒傳播,但它們無法治療感染病毒的患者。

為了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科學家在藥物研發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迄今為止,能夠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仍然很少。

“盡管一些中和抗體和小分子抑制劑正在被研發,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探索治療新冠肺炎的新策略。”1月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經過10個多月的努力,黃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教授等研究團隊有了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免疫學學術期刊《細胞與分子免疫學》。

“我們改造出一種細胞微顆粒,它富含氧化型膽固醇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微顆粒表面的ACE2與新冠病毒結合后,能夠協助肺泡巨噬細胞吞噬更多的新冠病毒。”黃波說。

為了防御病原菌入侵,在人體肺泡表面的液體層定居著免疫細胞,特別是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細胞,其占比達95%以上,醫學上稱之為肺泡巨噬細胞。這些巨噬細胞可以吞噬吸入空氣中所包含的顆粒和微生物,維持肺泡的干凈。

巨噬細胞根據接受的刺激信號的不同,可以變化為促炎的M1型巨噬細胞,或者是抑制炎癥的M2型巨噬細胞。

黃波團隊以往的研究顯示,M1型巨噬細胞內小體囊腔偏酸,有助于新冠病毒遺傳物質RNA核酸突破內小體的限制,進入細胞漿,從而啟動病毒復制程序;與之相反,M2型巨噬細胞內小體囊腔偏堿,抑制新冠病毒核酸從病毒顆粒成分中分離,使得病毒潴留在內小體的囊腔中,并最終遞送至溶酶體(細胞內的垃圾處理站),從而將病毒降解。

基于此,研究人員把細胞微顆粒(一種來自細胞膜的細胞外囊泡,平均直徑為500納米,已用于臨床)進行改造,使其富含氧化型膽固醇和ACE2。微顆粒表面的ACE2與新冠病毒結合,可以協助肺泡巨噬細胞吞噬更多的病毒。

與此同時,微顆粒攜帶的氧化型膽固醇抑制內小體質子泵,使其囊腔偏堿,能夠抑制新冠病毒核酸從病毒顆粒成分中分離,從而被遞送到溶酶體降解。此外,微顆粒治療新冠肺炎小鼠結果顯示,小鼠體內不僅病毒載量下降,相關炎癥因子也明顯受到抑制。

黃波表示,微顆粒作為一種新型生物載體,已應用于臨床,安全性較高。它結合新冠病毒,使其靶向遞送到巨噬細胞被降解,且抑制巨噬細胞炎癥反應,有望成為新冠治療新策略。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