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是怎樣誕生的?

2022-01-14 15:17:07 來源:新華社

“奧密克戎”來襲

一份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成為必要的“通行證”

從“捅嗓子眼兒”到拿到報告

究竟有哪些環節

分步驟告訴你

Step 1 標本采集

這一步大家都懂,“捅嗓子眼兒”“捅鼻子眼兒”。采集后將拭子頭浸入病毒保存液中保存,全城大篩查中通常是10個拭子一組進行保存。

Step 2 集合轉運

在全城大篩查中,核酸采樣地點通常是社區、學校等臨時采樣點,而檢測點是有嚴格的生物安全和質量要求的實驗室。因此,鼻、咽拭子在采樣點集合后,被“全副武裝”送往實驗室。

Step 3 核收消毒

在嚴密保護下,標本被“護送”到檢測實驗室,由接收人員登記、核對。

全方位消毒,準備進入檢測環節。

Step 4 全面防護

進入樣本處理區域前,檢測人員需做到100%的安全防護。

Step 5 信息錄入

完成全面防護的工作人員進入樣本處理區,將樣本在生物安全柜內打開,取出樣本消毒并錄入信息系統。目前信息錄入有兩種,一種是條碼錄入,需要“滴”一聲解決;另一種是手工填寫的單子,需要挨個摘錄到系統中。

Step 6 試劑配制

根據待檢樣本數量配置好核酸檢測必備的試劑和輔助材料,精準配制和分裝反應體系。為了提高效率,這一步和接下來的兩步通常由不同的檢測人員同時進行。

Step 7 核酸提取

新冠病毒的核酸是包裹在蛋白質內部的RNA,需要破壞其外部蛋白結構,“捉”到病毒RNA以備檢測使用。這一過程中,一組檢測人員一天要擰開上萬個蓋子,吸取上萬個標本。

Step 8 核酸擴增

由于樣本中所含病毒核酸的量少到不足以被檢測,這就需要讓核酸通過不斷復制變多,這一過程被叫做核酸擴增。

隨著擴增程序運行,新冠核酸片段不斷合成,發光基因發出熒光,就能被儀器探測到。

檢測過程中不能停下來添加新標本,必須等待這一批擴增完成,才能進行下一批的擴增,這也是標本不能隨到隨檢的原因之一。一個大型的實驗室內,核酸擴增設備多達上百臺,同時不間斷工作的檢測人員有數百人。

Step 9 檢后處理

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污染,相關樣本在檢測結束后密封放入指定專用醫療垃圾桶中,并進行高壓滅菌處理。

Step 10 結果出爐

到這一步,檢測人員還需查看結果、核對標本信息、上傳數據,再由大數據平臺進行處理和發布,大家就可以在網上查詢到核酸檢測結果了!

策劃:劉元旭 李響

統籌:張建新

記者:郭方達 王寧

編輯:鄔金夫 魏思遠 張璇

新華社天津分社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天津市核酸檢測醫療質量控制中心

聯合制作

關鍵詞: 核酸檢測報告 步驟 奧密克戎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