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奏響北京冬奧的“中國之聲”
2022-01-23 19:46:12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北京冬奧會就要開幕了。
自冬奧會成功申辦以來,中國提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在方方面面都為奧林匹克辦賽標準樹立新標桿。經過幾年努力,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冰雪產業的蓬勃發展、科技感滿滿的冬奧場館,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北京冬奧會奏響“中國之聲”,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
互聯網加新節能,拉滿科技之“弦”。在冬奧場館改造建設工作中,“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國方案”引人關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水冰轉換”,這在冬奧會歷史上尚屬首次。“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冰絲帶”等比賽場館成功引入“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全域數字孿生系統”等技術,為觀賽服務配備“智慧大腦”……一大批技術成果的廣泛應用,對提升冬奧籌辦水平、展示中國科技亮點、促進綠色場館建設等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賽場左右無處不在的科技“底色”,更彰顯出2022北京冬奧的中國智慧。
冷資源變熱經濟,定好產業之“調”。自2015年成功申辦北京冬奧會以來,全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愿景成為現實,是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冰天雪地是“聚寶盆”,冰雪產業是“搖錢樹”。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中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我國目前有超過8500家從事冰雪運動相關的企業。在新疆阿勒泰、河北崇禮、湖北神農架等地,冰雪產業的興起吸引了民間投資,刺激了消費,帶動了當地居民脫貧奔小康。冷資源變熱經濟,冰雪旅游更讓鄉村振興事業“活起來”。
非遺熱連國潮風,彈出文化之“音”。為了踐行節儉、可持續的辦奧理念,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花束采用手工絨線編結花束;“永不凋謝的奧運之花”,是以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絨線編結技藝鉤編而成。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個穿著冰晶外殼的“中國國寶”大熊貓;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其設計靈感源于燈籠;冬奧會火種燈以“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為靈感,設計新穎,將中國式的典雅融入火種燈的設計,回溯傳統、聚焦當下,中國從容不迫地表達“自我”,讓世界感受文化之美、領悟文化之韻,激發起文化自信的深層力量。
2022北京冬奧會舉辦之際,恰逢中國傳統佳節,當寓意著團圓祥和的春節遇上冬季奧運會,勢必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科技、產業、文化,奏響了北京冬奧的“中國之聲”,讓世界在“中國之聲”中,聽到更多精彩中國故事;在五環之下,看到令人熱“雪”沸騰的體育賽事。我們相信,中國定能再度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的奧運盛會,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陳語竹)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