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成就人生芳華 展現中國形象

2022-03-14 21:33:33 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冬殘奧會激戰正酣,殘疾人運動員奮勇爭先、享受比賽的背后,離不開賽場內外服務保障人員和志愿者的默默付出。他們當中有的工作在氣溫最低的張家口賽區,有的曾服務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著很深的雙奧情緣,還有的是“志愿者的志愿者”。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服務人員和殘奧志愿者,通過辛勤工作和暖心服務,為冰雪賽場增添了許多溫暖與美好,既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芳華,也展現了中國人熱情、友愛、團結的形象。

徐楠(后排左一)和同事們一起在延慶冬奧村提供信息服務。

延慶小伙徐楠

“奧運精神引領我前行”

本報記者 李瑤 通訊員 王雪原

海陀山上,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賽事如火如荼。延慶冬殘奧村體育信息中心里,徐楠和6位同事密切關注著賽場內外,與每一場賽事有關的“大數據”都被他們第一時間分類、歸檔,供查閱、問詢,更重要的是——為奧運留下珍貴檔案。

“2008年,我在雄偉的長城上護航火炬手傳遞火炬。今年,我在壯麗的海陀山腳服務運動員。感謝雙奧成就了我的人生芳華。”說這話時,徐楠眼中閃耀著光芒。

徐楠是土生土長的延慶人,從小喜歡體育、熱愛田徑。“2008年,剛走出‘象牙塔’的我進入延慶區體育局工作,入職后的第一項工作就是保障奧運火炬傳遞。”徐楠記憶深刻,傳遞點就在八達嶺長城,他引領著火炬手一路奔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保障火炬安全抵達。短短幾百米,線路踩點、演練中,反反復復跑了幾百遍。“在最終傳遞中,熊熊火焰燃燒,就像我的心在躍動,中國人的自豪感、對體育的熱愛、火炬順利傳遞的成就感,一切交織在一起,非常難忘。”徐楠說。

2021年11月,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前夕,徐楠被借調到延慶冬(殘)奧村體育信息中心,成為一名協調員,開啟了自己的“雙奧人生”。

每天清晨7點到晚上11點,他和6位同事輪換著緊密關注賽事信息,為運動員、隨隊官員解答問題,及時傳達訓練、競賽、成績、氣象等重要信息,第一時間整理歸檔天氣預報、出發順序、官方成績、對陣圖、報名表等表單,運用并保存好珍貴的奧運檔案。

冬奧會期間,徐楠和同事們共接收包括高山滑雪、雪車、雪橇、鋼架雪車4個分項21個小項的341份競賽表單,準確地將36次日程變更傳遞給相關代表團和相關領域。

冬殘奧會接近尾聲,徐楠還在忙碌著。“人生的芳華不會落幕,奧林匹克精神將一直引領我繼續前行。”他說。

王俊明(右)幫助劉夢濤替換口罩。本報記者 王雅賢攝

張家口賽區志愿者郭曉美、王俊明

貼心服務暖了最冷賽區

本報記者 王琪鵬

“謝謝!”志愿者的一個暖心之舉,讓烏克蘭運動員亞歷山德拉·科諾諾娃十分感動。在3月8日的殘奧冬季兩項女子中距離(站姿)決賽場館儀式上,志愿者為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她披上了外套。在氣溫最低的張家口賽區,志愿者用貼心服務,為殘奧運動員送上了溫暖。

在那場比賽中,烏克蘭運動員包攬前三名。按照慣例,場館將為獲勝運動員舉行儀式。志愿者郭曉美將三位運動員帶到休息室,運動員更衣后,場館儀式便開始。此時,郭曉美發現獲得亞軍的亞歷山德拉·科諾諾娃并沒有更換衣服。原來,她把衣服放在了距離較遠的打蠟房。在張家口的寒風中,只穿一件緊身比賽服的科諾諾娃凍得瑟瑟發抖。郭曉美見此情況,果斷將自己的羽絨服外套脫下來,披在了科諾諾娃身上。

科諾諾娃先是感到意外,很快眼神中充滿了感激。“謝謝!”儀式開始后,科諾諾娃將外套歸還,并向她表示了感謝。作為志愿者,能夠幫助到殘奧運動員,郭曉美感到非常高興。

“殘疾人運動員都是挑戰自我的英雄,無論哪個國家的運動員站在領獎臺上,我都發自內心地替他們開心。當發現他們需要幫助時,我想任何一名志愿者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郭曉美說。

同樣在3月8日,體育領域的翻譯志愿者王俊明也為中國運動員劉夢濤送上了溫暖。當天,劉夢濤獲得殘奧男子冬季兩項男子中距離(坐姿)項目的冠軍。王俊明為他替換口罩、固定雪板。在場館儀式開始前,即將登上領獎臺的劉夢濤提了一個特殊需求:幫他整理儀容,避免墨鏡或號碼布遮擋住衣服上的國旗。

“我很榮幸能夠見證中國運動員獲得冠軍,很榮幸能夠為冠軍運動員提供幫助。在為劉夢濤整理儀容時,他也為我上了生動一課。”王俊明說。

李羿(左)向志愿者傳授服務經驗。

延慶賽區志愿者助理李羿

“精神平等是最大的尊重”

本報記者 陳強

“同學們,現在假設我是一位坐輪椅的殘障人士,你們看到了,切記一定要先咨詢,問問人家需要幫助嗎?如果他不需要,你就不要堅持幫助,過分的熱情容易適得其反,會給殘障人士造成心理負擔。”正在北京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向志愿者分享輪椅推行注意事項的李羿,是一名志愿者工作助理,也就是志愿者的志愿者,要把自己掌握的志愿服務技能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

若不是在雪地里拄著一根拐杖,別人很難看出李羿是一名殘疾人。1989年出生的她,2013年遭遇了一場車禍。在ICU住了7天后,她脫離了生命危險,但腿上還是落下毛病,成了殘疾人。結合親身經歷,李羿經常告訴志愿者,對待殘障人士要特別注意,如果殘障人士想訴說、需要幫助,志愿者就要專心聽、上前幫助,反之,志愿者可千萬別執意去幫助。“精神平等是對殘障人士最好的尊重,當對方需要幫助時,志愿者義不容辭,如果對方不需要,就示以微笑。”李羿說。

發生那次車禍以后,她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雖然右小腿粉碎性骨折,但堅強的李羿沒有自暴自棄,她堅持學習相關知識,從事關愛殘障人士的工作:2017年,她考取急救證,2020年考取急救導師證,2021年又考取社會心理指導師證。

“這個坡斜度特別大,你不能正著推輪椅下坡,這樣容易讓殘障人士摔下去!”李羿在向年輕志愿者傳授服務經驗時,喜歡用“親身示范教學法”。只見她把輪椅轉了過來,自己先下坡,以身體為支撐桿,雙手緊握輪椅把手,慢慢讓輪椅穩穩地下來。“小小的一個推輪椅動作,居然有這么多講究。我覺得跟李老師學習完這些技巧后,能更好地幫助殘障人士了。”志愿者王文瑤說。“有了李羿的存在,我們服務團隊更暖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志愿者經理李廣玉說。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