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為什么中國要堅持“動態清零”?多位專家剖析原因

2022-03-15 08:59:06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 劉彩玉 趙覺珵】據國家衛健委3月14日通報,截至3月13日0-24時,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本土病例1337例,其中深圳、上海、青島、天津四地的新增確診病例均已超過40例,吉林省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了895例。

全國多地新冠肺炎疫情的陡然暴發,引發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升級。3月13日晚,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要求全市全員開展核酸檢測,機關事業單位居家辦公,非城市保障型企業停止運營或居家辦公,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動、活動,全市公交、地鐵停運。上海市于14日起,暫停全部客運站營運,中小學啟動線上教學工作。北京市文旅局也于14日發布通知,鑒于當前國內多地出現多源輸入、多鏈并行、多點散發疫情,北京也出現京外關聯本地疫情,根據首都疫情防控的需要,即日起,在全市范圍內暫停文化藝術類校外機構的線下培訓活動。

一位不愿具名的疫情防控專家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輪全國多點暴發的疫情,在每個地方成因都不太一樣,其中既有發現疫情處理不夠及時的問題,也有病人、密切接觸者未能盡快隔離的問題。此外,這次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具有傳播隱蔽性強、潛伏期短的特點,造成無癥狀感染者比例較高,隱性感染事件較多,使得溯源工作變得非常困難?!艾F在既有人傳人,也有物品污染以后的‘物傳人’,都加大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14日凌晨在微博上發文稱,國內這波疫情正處于指數級上升初期,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3月1日的每日119例到3月12日的每日3122例,只用了11天的時間,這還是在全國性不放松對新冠肺炎的積極監測與防控的態勢下發生的。張文宏表示,由于短期內出現大量病例,各地難免顯得有些慌亂,但“我們和病毒的爭斗將會長久地持續下去,不過防控節奏不能亂,大家對于下階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丟失?!?/p>

張文宏表示,經過與香港大學的病毒學家的討論,大家形成了高度一致的看法:新冠病毒的毒力已呈現明顯降低的特征,在大面積疫苗接種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癥率與死亡率已經低于流感。

但張文宏同時表示,“這些都不是我們躺平的理由,對于未來抗疫,我們應該有很清晰的思路。”張文宏認為,中國如果現在迅速開放,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和社會生活的短暫休克,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因此,近期我國繼續采取社會面清零策略,將傳播極快的奧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壓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非常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會持久性地采取封城和全檢測的策略。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盧洪洲表示,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英國等西方國家研究發現奧密克戎毒性降低,造成死亡人數下降,因此主張中國應當像西方一樣放開,然而中國現如今是絕對不可以全面放開的。

盧洪洲分析稱,英國現在之所以會出現奧密克戎毒株的病死率與流感差不多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在此前幾種新冠病毒毒株大流行期間,已經造成了大量老年人以及有基礎性疾病人群的死亡,現如今得以“幸存”的人群要么是在感染治愈后,要么是通過疫苗接種形成了抗體,因此他們不容易發展至重癥乃至死亡,所以病死率才逐步降低。“他們現在所謂的低病死率都是有代價的”。

盧洪洲認為,新冠病毒的強傳染性,需要我們進一步不斷完善的防疫經驗,尤其是對人員大面積流動以及物流過程中的傳播。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持續蔓延,尚無完全有效的控制手段,在沒有完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和真正的特效疫苗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提高對輸入性的港口工作人員、物流人員等高危人群的保護,定期開展核酸檢測,再配合自我的抗原檢測。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希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本身其實也在緩慢調整中。陳希認為,下一步中國應繼續加大疫苗免疫,尤其是針對高風險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同時應調整醫療系統,為最終放開后醫療系統的應對做好充分預案,比如在強化醫療資源薄弱地區的方艙醫院建設,以及加強分級診療、社區基層醫療的能力。此外,還需加強對民眾衛生教育,在心理上做好準備,杜絕恐慌。陳希表示,新冠疫苗免疫加強后國內外的新冠重癥率、病死率均逐漸接近于(英國已低于)流感,但未完成至少兩劑疫苗的人群仍面臨數倍于流感的重癥率、病死率。以上這些關鍵信息向社會公布很重要,也是促進疫苗免疫的關鍵舉措之一。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