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守護糧食安全!江蘇金融機構為農戶送上“及時雨”

2022-04-13 09:45:50 來源:江蘇經濟報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是經濟運行的血脈。在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金融更未曾缺席。4月初,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印發的《關于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指出,銀行機構要優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向產糧大縣傾斜配置信貸資源,繼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涉農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保險機構要落實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在江蘇,金融機構主動作為,為春耕春種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和安全保障;各級財政部門也在積極行動,及時將補貼資金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

最優信貸為農戶送上資金“及時雨”

近期,為做好疫情期間春耕備耕工作,江蘇各金融機構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方式,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根據客戶經營情況及資金需求提供最優信貸產品,助力“藏糧于地”。

正值春耕時節,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某家庭農場內,農場負責人老陳看著郁郁蔥蔥的麥苗,卻喜憂參半。2018年十總鎮被確立為南通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鎮,老陳也成立了家庭農場,承包了1000畝土地輪番種植小麥、水稻。但受疫情影響,農藥化肥、農業機具都漲了價,龐大的資金缺口打亂了老陳的春耕計劃,他急得滿嘴燎泡。農行南通通州支行客戶經理了解其生產經營、資金需求后,第一時間上門對接,迅速為其發放“蘇擔通”惠捷貸30萬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農行項目貸款的支持下,海安市南莫鎮建成了高標準農田3000畝、灌溉泵站4座、小型農用閘橋涵洞等交匯建筑物1207座。記者了解到,江蘇農行抓住春耕備耕的關鍵期,持續做好信貸支持,在服務上簡化流程,開辟綠色通道,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客戶融資,全力保障糧食等農副產品生產和春耕備耕農信信貸資金需求。此外,該行還關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等,瞄準地方特色產業,全力支持鄉村振興,守護糧食安全。

近年來,常州市鐘樓區鄒區鎮于家村針對當前人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決定大力發展鄉村綠色種養產業,于是找到了常州市惠民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想通過“稻鴨共作”模式生產優質的鴨田稻米,急需采購一批農業機械。由于合作社資金短缺,江蘇銀行主動對接,通過“蘇農貸”產品第一時間授予合作社80萬元資金支持,幫助合作社配齊了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充分保障有機稻米和生態鴨的茁壯成長,軟香玉和南粳46兩個品種迎來大豐收。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創新金融支農方式”,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委員湯宇表示,將指導全省農商行以更高站位發揚農村金融主力軍擔當精神,圍繞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創新產品、服務和模式,持續增加信貸供給投入,確保全系統全年鄉村振興領域新增貸款不低于2000億元。

農業保險讓廣大農戶吃上“定心丸”

農業保險作為穩定農民收入預期的重要工具,對維護和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江蘇不斷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讓種糧農戶吃上“定心丸”。

南京市江寧區種糧大戶老楊目前在秣陵街道、濱江開發區等地共承包7000多畝農田,其中小麥種植面積達4000畝。2022年南京市對水稻、小麥和玉米實現全覆蓋的完全成本保險,讓老楊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完全成本保險是可覆蓋物質與服務費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的農業保險。保費還未繳納,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就提前跟他通氣:小麥每畝承擔保費4元,每畝保額增加至1000元。“保費繳得少了,保額還增加了,種糧更有底氣了!”老楊開心地說。

人保財險南京市江寧支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像老楊這樣享受農險保障的客戶超過3萬名,公司已實現主要種植業100%覆蓋,2021年農業保險保障金額超過17.08億元,其中農險理賠金額1736萬元。

江蘇三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提標豐富了農民的保險選擇,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大大超過了傳統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最高40%的保障水平。2022年起,江蘇三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政策實施范圍繼續擴大,實現56個產糧大縣(市、區)全覆蓋,投保農戶可以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中自主選擇投保產品。

保險也在默默支持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很重要,維護管養同樣必不可少。為保障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工程在設計、使用期限內正常運行,2021年11月,睢寧縣農業農村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睢寧支公司成功簽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保險。徐州銀保監分局資料顯示,該保險為睢寧縣已建的11.4萬畝高標準農田提供工程質量風險和管護維修保障340余萬元,填補了江蘇省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的保險空白。

財政支持為糧食安全提供“強支撐”

糧食安全離不開財政支持。3月初,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近年來,省財政廳全面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強化財政支農資金和政策保障,為構筑糧食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今年1月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財政廳相關人士介紹,去年,省財政支農資金重點向蘇北、向糧食主產區傾斜,著力調動地方抓糧、農民種糧兩個積極性。據初步統計,2021年全省直接用于糧食生產的資金超過225億元,其中對種植50畝以上的水稻生產經營主體,每畝補貼不低于100元,對2020年糧食面積增加1%以上的26個產糧大縣,專項獎補1.33億元,鼓勵糧食大縣發展糧食生產,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今年,江蘇將統籌安排44億元實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補貼、26億元實施產糧大縣獎勵、53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10億元支持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25.5億元促進農業綠色循環發展。

除了直接補貼,省財政廳作為全省農業保險工作牽頭單位,還不斷敦促各地財政部門認真做好保費補貼資金管理工作,健全科學精準高效的查勘定損機制,我省農業保險的應急相應處置及風險防御保障機制日臻完善。以農業機具保險為例,2021年,江蘇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0%,厚實的糧食生產裝備家底,離不開我省財政持續加大對農業機具保險的投入。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農機投保數量超9萬臺次,保險金額達438億元,保費收入達5565萬元,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預計320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補貼資金預計2300萬元。(江蘇經濟報記者 耿文博)

關鍵詞: 藏糧于地 江蘇金融機構 春耕備耕 資金支持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