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廣東省今年眼科已獲1200片捐獻角膜
2020-12-28 10:27: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2月廣東省眼庫角膜移植手術未能正常開展,但從全年整體情況來看,角膜捐獻量和移植手術量與去年相比均有所增加。廣東省眼庫副主任冀建平近日在第五屆中山角膜論壇上稱,截至目前,該省今年眼科已獲得1200片捐獻角膜。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全國等待通過?膜移植復明的患者約200萬人,每年完成手術的只有8000例左右,平均等待時間12至14個月。
據了解,廣東省眼庫主要從事眼角膜捐獻協調、獲取、處理、保存、分配及相關科研工作,主要任務是建立廣東省角膜材料庫,開展角膜保存和移植手術的研究工作,推廣角膜移植手術技術,開展角膜移植的宣傳和推動工作,承擔角膜使用后的質量跟蹤工作。自1964年成立以來共完成角膜移植手術超4萬臺。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全國等待通過角膜移植復明的患者約200萬人,但因供體角膜缺乏,每年角膜移植手術僅8000例,平均等待時間12至14個月。
“我們眼庫依據救急原則,對需要進行角膜移植的患者按病情和年齡進行分類,每一類患者等待的時間不一樣。對于急癥患者和兒童,我們盡可能在兩周內安排手術。”冀建平稱,患急癥如角膜穿孔的患者,必須盡快進行手術;患先天性角膜白斑的兒童若未能早治療,將會有嚴重弱視;對角膜要求比較高的成年人,等待時間則在半年以上。
盡管每年廣東省眼庫開展角膜移植手術的數量處于全國眼庫的前列,但角膜來源缺口仍非常大,每年約有一半病人無法完成角膜移植手術。冀建平希望有更多市民了解角膜捐獻,建立起對角膜捐獻的理性認知。
據介紹,可供臨床使用的供體年齡為2至70歲,其它年齡的供體?膜可用于教學及科研。而明確的傳染性疾病,如丙肝、梅毒、艾滋、病毒性腦炎等,其?膜僅可于教學及科研。
“有相當一部分角膜來自腫瘤患者。大部分癌癥患者離世后是可以捐獻眼角膜。”冀建平解釋,只要癌癥患者不是患淋巴癌、血癌或涉及眼睛的惡性腫瘤,都可以幫助他人重建光明,角膜摘除手術需要在捐獻者逝世后6小時內進行;捐獻眼?膜或眼球后,眼庫醫生在捐獻者眼內植義眼,恢復儀容,不會影響外觀。(蔡敏婕 邰夢云)
關鍵詞: 角膜捐獻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