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順義算好入河排口“一筆賬” 水環境精準治理正在扎實推進
2021-01-12 10:00:19 來源:科技日報
“底數清楚措施才能有力、有效。入河排口排查牽住了保水治水的‘牛鼻子’,同時對‘十四五’目標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北京市順義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方涓涓1月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0年以來,順義區全面啟動入河排口污染溯源及動態管理項目工作,完成了全區北運河、潮白河、薊運河3個水系共計31條市河長制名錄內的河流、溝、渠的“查、測、溯”工作,初步排查全區入河排口1259個,全面掌握了全區入河排口情況。水環境精準治理的第一步,正在扎實推進。
算好入河排口“一筆賬”,是生態環境部門面對入河排口設置管理工作的一道難題,也是持續改善順義區水生態環境質量道路上的一個難關。生態環境部門擔負著入河排口設置的管理工作,“但原始數據因統計口徑不同差別較大,急需統一底數,為科學施策提供支撐。”方涓涓說。
2020年起,順義區一場涉及6個部門,25個屬地的治水專項行動開始。以人工+調查系統App為主,無人船等科技手段為輔的“縱橫結合”排查方式,用了2個月的時間,初步排查全區入河排口1259個,其中有水排口133個,全面掌握了全區入河排口情況。
同時,順義區生態環境局積極尋求水環境治理的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入河排口分類分級管控工作為重點,編寫了《順義區入河排口分類分級管控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實現“環境水體—入河排口—岸上污染源”三位一體的監管,提升了水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
為科學布局地表水環境工作,順義區生態環境局以“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三水統籌為原則,將壓實入河排口屬地主體職責與考核、落實生態補償機制等結合起來,全面提升轄區內水環境質量。
排查是水環境精準治理的基礎性工作,能為精準施策提供支撐。
底數清才能措施明,順義區開展了區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順義區在水生態保護修復和完善生態要素上下功夫,起草了《順義區水生態環境保護清單》,并結合入河排口排查工作現場核實了全區有水、有草、有魚河段長度情況,向人水和諧的環境目標穩步前進。
“另一方面,順義區生態環境局積極助推全區水環境管理,逐步形成從污染源到入河排口,再到地表水的一張圖、一張網的平臺管理模式。”順義區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入河排口排查、監測為數據基礎,2021年順義將在全區重點入河排口加裝26套水質在線監測系統,使水環境監測網絡更加完善,逐步實現“河道水質在線監控、排口狀態實時掌握、污染精準快速溯源”的全閉環監管模式,為建立大數據融合,實現水環境精細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方涓涓表示,截至2020年底,在入河排口長效管理方面,“查、測、溯、治、管”的前三項工作任務已基本完成。下一步,順義區將按照分類分級管控要求,全面開展全區入河排口整治工作。
本報記者 李 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