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實現全計量全收費
2021-01-14 11:13: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今年,北京全面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兩田一園”用水實現了全計量、全收費。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水務部門了解到,各區圍繞“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的硬約束下,在“細定地、嚴管井、上設施、增農藝、統收費、節有獎”的節水新模式框架下,各顯神通、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各具特色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確保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按計劃如期完成。
實際上,早在2014年,順義、房山以及通州漷縣就系統地開展了農業綜合節水試點工作,之后,該工作陸續在各區展開。發展物聯網、加裝智能灌溉系統、應用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新技術、引入PPP(一種“政府和民營企業”的合作模式)建管一體化新機制等,讓北京各區農業節水亮點紛呈。
順義區
首例引入PPP 實現建管一體化
每隔幾天,順義區木林鎮王泮莊村管水員高立娟就要把全村50多眼灌溉機井巡查一遍,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取水費、機井和灌溉設備的巡查管護。一旦在巡查中發現機井問題,高立娟就會與京順水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取得聯系,他們將在1小時內響應。
據順義區水務局節水項目辦主任殷成福介紹,這家公司專門為農業用水設施建管而成立,也是北京市首例通過高效節水招商引資PPP項目有效解決農業高效節水工程中重建輕管、自建自管等問題的實踐。據悉,2017年公司成立以來,已經為10萬畝農田新建500多套高效灌溉設施。引入PPP,也成為順義區作為現代農業高效節水示范區的獨有特點。
“其實之前政府對于高效灌溉設施的投資不少,但由于用水戶不懂技術,設施損壞比較嚴重,損壞了又不愿花錢去修復,而造成設施的利用率不高。因此決定引入PPP模式,可以讓專業人去做專業的事情,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順義區農業高效節水專業化建設水平和運維管護效率。”殷成福表示,引入PPP解決了“建了有人管,壞了有人修”,有效地促進了高效灌溉設施的使用率、提高了使用壽命。“我們在每個鎮設運行維護服務點,并配備滿足服務要求的工作人員,將服務延伸至各村,與各村管水員建立相關工作機制,保證出現設備故障、用水監測異常及其他突發情況維修或處理,響應時間不超過1小時。” 京順水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目前情況來看,引入PPP的效果是多贏的。目前順義區31.77萬畝‘兩田一園’地塊基本上覆蓋了農業高效節水設施,運營和管護狀態良好。”殷成福指出。
房山區
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北京樣本
房山被稱為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的北京樣本。2014年,房山作為全國80個試點縣中的惟一一個“京牌”,率先成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區。包括河口村、北柳村等11個村成為首批試點村。如今,村民用水只需要一張IC卡,輕輕一刷,水泵就自動開始運行,再刷一下,馬上停止。“每張卡都與村級節水智能管理平臺相連,只要打開系統,村里10眼井何時開啟、何時關閉、用了多少水、是否超限額都一目了然。”河口村村主任何勝忠熟練地展示著村級節水智能管理平臺,“誰刷卡誰澆水,用多少水收多少錢,簡單方便。”而這個村級平臺還會聯接至鎮鄉以及區級的相應平臺,這都源于房山區全區2921眼機井全部安裝上了超聲波流量計,實現了對農業用水實時監控。
“在用水限額內,農民以每方水0.56元的價格給IC卡充值,超出限額多交錢,少用1方水還有1元的獎勵。只要采用節水技術,灌溉成本沒增加多少。”何勝忠把變化看在眼里,“整個村每年的節水量至少在10%-15%左右。”
當初參與拍板試點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的房山區水務局四級調研員于占成總結道,該區在試點之初就建立了“農業水量總控、提補獎相結合”的改革創新模式。
走進房山良鄉鎮“老田農業”的大棚,草莓正紅艷艷著。令人驚奇的是,北京青年報記者所戴眼鏡并無預料的被霧氣所蒙。“老田農業”總經理田從和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們鋪設了防草布,有效地減少了水分蒸發!”而大棚里除了防草布這一節水農藝之外,還有不少秘密“武器”。
據田從和介紹,近年來,園區安裝了微噴、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施,用給果蔬“打點滴”的方式,從“澆地”向“澆作物”升級。“原來澆水都要在大棚里挖溝或引渠灌溉,一個大棚兩畝地要澆兩個小時的水。現在采用滴灌,出水口都伸入每個植株,10分鐘就可澆完,只需用水1立方米,用水量可縮減40%左右。”談及節水效果,老田自豪地說。同時,園區還采用了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只見老田在水肥一體化機上點選著不同的按鈕,就完成了水肥按比例融合、設定澆水時間、開始澆水等步驟。“真正實現省時省力省工省水省肥,進而省錢、增收,每個棚增收2000元左右。”老田說。
據統計,經過農業用水水價綜合改革后,房山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比例不到27%,2019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38,畝均農業用水降低到216方,規模化農戶水費支出減少30%以上。同時,大幅減少了地下水的開采,助力了地下水水位回升。
通州區
兼顧水資源保護與農業灌溉兩頭平衡
通州區全面落實節水優先戰略,堅持量水發展,助力副中心“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建設。兼顧水資源保護與農業灌溉兩頭平衡。嚴格機井數量、水量、用途管控,263個村、3382眼機井100%實施總量控制和限額管理,落實“以水定地”;建立合理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有償用水有效提高村民節水意識,杜絕浪費水資源,突出“兩手發力”。
海淀區
應用“水務大腦”新技術
海淀區水務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在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淀區“水務大腦”助力下,加快推進“兩田一園”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管理工作,健全節水激勵機制。
據了解,海淀區制定了《海淀區“兩田一園”農業高效節水實施方案》,對于海淀區3.74萬畝“兩田一園”區域分三期陸續開展高效節水改造。
延慶區
通過競聘重新組建水務協管員隊伍
在農業用水水價綜合改革中,延慶區解散了原有1000名管水員,通過競聘與推薦方式重新組建了589名水務協管員隊伍,其中鎮級水務協管員36名,村級水務協管員553名,并于2017年1月1日全部上崗到位。同時區水務局將《水務協管員崗位職責》下發至全部水務協管員并分批對其進行了3期4次600余人次培訓。
同時,自2018年1月1日起對全區“兩田一園”范圍內農業灌溉用水全部征費,征收范圍是“兩田一園”涉及的161個村,水費計量征收達100%。
關鍵詞: 農業水價改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