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北京可回收物有了規范“清單” 新建改造600座生活垃圾分類驛站

2021-03-03 16:50: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昨天,市城市管理委召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本市將加快推進可回收物體系建設,今年全市將新建和改造提升600座分類驛站,已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同時,本市印發了《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導目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目錄》),《目錄》包含了可回收物的主要回收種類及常見可回收物、不宜列為可回收物的垃圾品類清單,為市民提供了翔實的可回收物分類指南。

本市加快建設可回收物體系

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介紹,今年2月,全市家庭廚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為3541噸,分出率為19.61%。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1.93萬噸,與2020年日均清運量相比下降12.01%。2月份,抽查居民自主分類投放達標率為78.97%,較1月份提升4.7個百分點。

今年1月,市城市管理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部門,共同制定了《關于加強本市可回收物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居住小區(村)結合生活垃圾分類驛站設置可回收物交投點,健全源頭交投網絡。街道(鄉鎮)合理設立可回收物中轉站,承擔轄區內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工作。各區落實用地供應,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

可回收物有了規范“清單”

可回收物到底有哪些種類?哪些垃圾不宜列為可回收物?李如剛介紹,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印發了《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導目錄(2021年版)》,《目錄》包含了可回收物的主要回收種類及常見可回收物、不宜列為可回收物的垃圾品類清單,規范可回收物分類回收,為市民提供了翔實的可回收物分類指南,為可回收物經營者提供了從業指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錄》明確規定,可回收物回收種類主要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廢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和廢棄大件家具。其中,廢玻璃、廢織物、廢棄大件家具等低值可回收物列入《目錄》,可進一步促進居民應分盡分和回收企業應收盡收,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目錄》同時提供了“不宜列為可回收物的垃圾品類”,比如餐巾紙、衛生間用紙、濕巾、一次紙杯、廚房紙等廢紙,以及污損的塑料袋、沾有污漬的一次塑料飯盒等,都作為其他垃圾處理。

分類驛站設有專人值守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生活垃圾分類驛站是優化垃圾分類體系的重要載體,今年,全市要新建和改造提升600座分類驛站,已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分類驛站有哪些要求?李如剛表示,分類驛站要因地制宜設置,不少于6方米,具備四品類垃圾的分類投放收集、暫存、稱重計量、信息統計和宣傳教育功能。同時,在公示時間內(如7:00—20:00)有專人值守。

“有專人值守的分類驛站,既可以方便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提高正確投放率,同時對于有價值的可回收物,也可以在分類驛站進行有償回收,或由驛站服務人員上門回收,促進可回收物應分盡分、應收盡收,減少家庭垃圾產生量和提高資源化利用水。”李如剛說。此外,分類驛站要公示可回收物回收價格、垃圾分類積分規則或環保金兌換標準,公示可回收物上門回收相關信息。

按照計劃,目前各區正在梳理分類驛站建設的實際需求和場地條件,規劃安排分類驛站建設位置,做到落點落圖,加快推進建設。

文/本報記者 王斌 供圖/新華社

重點

全市各類學校實現垃圾分類100%覆蓋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劉曉明介紹,自去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市教委召開全市教育系統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印發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和指引,明確學校垃圾分類全流程管理、容器及標識、投放點和桶站設置標準規范。目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垃圾分類宣傳知曉率、標識更換率、師生參與率、桶站配置率實現100%全覆蓋。

疫情期間,教育部門專門錄制8類面向大、中、小、幼的垃圾分類課程,通過空中課堂、數字德育臺和各區各校數字教育臺開展線上垃圾分類教育。同時,將垃圾分類納入中小學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培養學生的垃圾分類慣。

此外,全市教育系統建立了督查落實機制。結合疫情防控,市級層面組織1440名掛牌督學,對全市中小學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了兩輪全覆蓋督導檢查。各區教委也加大督查落實力度。比如,西城教委組織本區學校設立“文明就餐監督員”、“垃圾分類志愿者指導員”和“紅領巾桶前值守崗”,將學校檢查和學生自我監督有機結合,取得明顯成效;海淀區教委組織第三方對全區學校垃圾分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拉網式督查,針對各校垃圾分類設施設備、標志標識、宣傳制度、收運合同等逐校提出整改建議并督促落實。

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本月“進校園”

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介紹,去年5月1日以來,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80.25萬家次,發現問題1.95萬家次,存在問題率為2.43%;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37015起,其中依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查處生活垃圾分類違法行為16959起。房山區、昌區、石景山區執法檢查工作較為突出,人均立案處罰數排在全市前列。

3月1日起至4月30日,本市將啟動為期兩個月的第二階段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行動。其中,3月份將繼續采取“主題執法月+日常執法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學校春季開學的時間節點,開展主題為“校園執法月”的專項執法工作,對全市大、中、小、幼各類學校以及教育培訓機構的生活垃圾分類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推動師生養成生活垃圾分類慣,從校園抓起,培育綠色發展“新時尚”。同時,本市將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城管執法進社區”工作。采取“普法宣傳+服務指導+執法規范”的工作方式,緊盯問題高發的街道、社區、小區,對市民舉報、媒體曝光等方面反映突出的居住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如垃圾清運不及時、桶站滿冒衛生不潔、“混裝混運”、居民不按規定投放等,將進一步加強執法檢查頻次和力度。

本組文/本報記者 王斌

關鍵詞: 生活垃圾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