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落地廣州降幅達到73.4% 阻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進展
2021-03-28 19:37: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目前尚無辦法徹底根治,但若能及早有效、規范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緩解和控制。”廣東省中醫院風濕科科主任黃清春近日在廣州稱,很多普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把治療方案寄托在所謂的“偏方、偏藥、驗方、驗藥”上,他認為這是不可取的,“當出現關節疼痛等相關癥狀,一定要提高警惕,盡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炎癥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類系統疾病,由人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組織所致,臨床上,類風濕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炎,以雙手、腕、肘、踝和足關節的疼痛、腫脹及晨僵為特征,可伴有發熱、乏力等癥狀,高發于30至60歲的中青年女性,具有病程長、易反復、致殘率高等特點,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據統計,內地RA患病率0.42%,總患病人群約500萬,女性比男性發病概率高兩到三倍。隨著病程延長,殘疾及功能受限發生率升高。
黃清春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因素與氣候、飲食習慣和個人體質相關,由于廣東雨季較長,濕氣比較重,加之天氣炎熱,民眾喜歡吃“濕氣”重的食物,因此廣東地區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會比全國的發病率高一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與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遺傳、環境、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有類風濕關節炎家族史的人、吸煙者、感染病毒者、性激素異常者屬于這一疾病的高發群體。”黃清春稱,RA的治療目標是達到疾病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臨床上,常用治療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糖皮質激素類、生物制劑和植物藥制劑等。在我們中國,還有很多中成藥,包括中藥等有效的制劑和方劑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但這些藥物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糖皮質激素副作用較大、生物制劑注射或輸液治療使用不便等。”黃清春表示,近年來,隨著對RA及治療藥物的研究,JAK抑制劑的出現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JAK抑制劑可選擇性抑制JAK激酶,通過阻斷JAK/STAT信號通路,進而阻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進展。
今年3月1日起,廣州市正式執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去年12月2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了2020年醫保目錄,其中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JAK抑制劑新藥艾樂明(巴瑞替尼片)被納入。
隨著新版醫保目錄的落地執行,使用該治療手段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自付由每盒3998元降至每盒1064元,降幅達到73.4%。
“由于類風濕關節炎屬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治療,新醫保政策在廣州的落地執行,將減輕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用藥負擔。”黃清春希望早日讓患者買得到、用得了上述新藥,使醫保政策惠及廣大患者。(蔡敏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