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模式正在黑土地上推廣開來 新科技“護航”糧食安全
2021-04-20 17: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商品糧主產區吉林20日正式進入春播期。氣象專家介紹,當地今年土壤墑情適宜,對農民春播非常有利,而各項新科技的應用正在對當地的產糧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的吉林省,已經連續八年產糧超過700億斤,為中國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今年,這處“大糧倉”要確保播種面積在8550萬畝以上,率先開展中國東北平原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
20日是農歷節氣谷雨,農諺有云“谷雨種大田”。吉林省產糧大縣鎮賚的農田里一派忙碌景象 。
鎮賚縣西乃力村八成以上耕地均采用免耕播種。村民李福成介紹,免耕播種不用清理秸稈,不用打壟,耕種成本比傳統模式少一半。最重要的是還能給土壤保墑,增加有機質,促進高產。
這種保護性耕作模式正在這片黑土地上推廣開來。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介紹,今年計劃投入財政資金11.2億元(人民幣,下同)將保護性耕作技術擴大到2800萬畝,依靠科技力量實現更大的豐收。
71歲的鎮賚縣英臺農機農業合作社理事長任志國,今年計劃將一項新的施肥技術從2公頃擴大到50公頃左右。過去幾年,這種技術幫助他增產約10%,化肥使用減少約10%。
記者同時在中國產糧大縣吉林省梨樹縣了解到,該縣今年投入近500萬元建成41個無線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站。攝像頭、傳感器成為“千里眼”,氣象專家、農業專家根據實時數據可以科學指導農民種田。
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郭春明介紹,近些年農民不僅樂于嘗試農業新科技,對氣象科技也非??是?。眼下,吉林省氣象局正探索運用風云氣象衛星、數值模式、超級計算機等,打造吉林省農業氣象大數據平臺,讓科技“護航”吉林糧食安全。(記者 郭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