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住人口8474.8萬人 全省人口出現哪些新的變化趨勢?
2021-05-19 08:36:56 來源:江南時報
人口是省情省力的重要支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5月18日,江蘇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新聞發布會召開。此次人口普查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蘇省常住人口為84748016人,與2010年全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8660941人相比,增長7.74%。分地區觀察,過去10年,蘇州凈增加228萬人,南京增加131萬人,無錫增加109萬人。十年來,全省人口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趨勢?
人口集聚程度高
呈現五大顯著特征
江蘇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省統計局局長王漢春介紹,十年來,江蘇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人口集聚程度高,高質量發展推進有力的特征越發顯著。
具體來看,一是發展質量“穩”,人均GDP保持各省區首位。2020年,全省人口總量居全國第4位,比上次普查上升了1位,GDP總量連續跨越六個萬億元大關,2020年達到10.27萬億元,人均GDP達12.13萬元,連續12年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二是城鎮化進程“快”,城鎮化水平穩居全國前列。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3.4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在全國各省區中居第二位。在2010年我省城鎮化率超過60%后,再次實現13個百分點以上的較快提升,表明全省各地城鎮的人口承載力、集聚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是人口集聚“強”,人口增長繼續處于前列。2000年至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427.71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6%;2010年至2020年增加608.71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75%。兩者相比,后一個十年,比前一個十年人口多增加181萬人,年平均增長率提高0.19個百分點,人口總量和增量持續保持平穩增長。全省人口增量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三。
四是勞動人口“多”,勞動力資源總量依然充足。2020年全省15-59歲人口為5335.07萬人,雖比2010年減少了250.21萬人,但仍保持在5000萬以上的規模,位居全國各省市區第四位。數量龐大的勞動力資源,一方面為經濟增長行穩致遠提供了重要支撐,另一方面擴大就業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
五是人口素質“高”,人口質量得到明顯提升。隨著我省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的扎實推進,全省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0820人上升為18663人,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五位。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2年上升至10.21年,文盲率由3.79%下降為2.61%。人口素質的提高,為我省從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轉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構性問題突出
老年人口數量龐大
上世紀90年代,江蘇人口年齡結構開始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到新世紀初,江蘇人口年齡結構已成為老年型。2020年江蘇老齡化進程進一步深化,體現出以下三方面特征:
老年人口體量大。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82年為335.67萬人,1990年增加到455.28萬人,2000年為645.84萬人,2010年進一步增加到855.86萬人,2020年達到1372.65萬人。
老齡化水平高于全國,但差異縮小。2020年江蘇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85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4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六位,相對2010年,位次后移三位。2020年江蘇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3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69個百分點(2010年高1.9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五位。相對2010年,位次后移二位。
老年人口將會持續增加。隨著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60后”群體步入退休年齡,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年均增量將維持在50萬人以上。
江蘇經濟行穩致遠的關鍵在于具有更高附加值、更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下階段,要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大力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產業、新技術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全要素勞動生產力,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要全力優化發展環境,營造更優的就業和營商環境,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吸引更多人員和勞動力來蘇創業就業,鼓勵更多高技能人才在蘇創新創業工作生活;要認真落實國家推進實現適度生育水平的有關政策,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足的人力資源保障;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快速提高,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老年人口身體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更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年人口仍然可以在不同崗位上為江蘇現代化建設發揮余熱貢獻力量。
江南時報全媒體記者 尹丹丹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