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利好政策源源不斷 浙江為企業減負超過800億元
2021-05-25 10:33:01 來源:浙江日報
“這款全新的輕軌雙斜斜切割機,擁有1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多項外觀設計專利,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9月。”5月24日,正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飛鵬說,“如今政府從稅收政策上加大支持制造業創新,我們底氣更足了,預計公司今年研發費用投入將超過1600萬元。”
今年以來,減稅降費利好政策源源不斷。今年一季度,浙江為企業減負超過800億元,完成年度目標進度的30%以上。
3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大大鼓舞了制造大省浙江的企業創新和產業升級。“按照提升后的比例,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相當于我們有400萬元的成本可以在稅前扣除。”胡飛鵬說。
此外,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也給浙江眾多小微企業減輕了負擔。
減稅政策好,能及時落到企業實處是關鍵。浙江各部門紛紛借力數字化手段,讓好政策精準直達企業。“用大數據手段,將納稅人分成不同規模和種類,通過后臺數據分析,一鍵推送,保證了政策的覆蓋面以及納稅人對政策的及時知曉度。”省稅務局納稅服務和宣傳中心主任吳一俏介紹。
對浙江200多萬家企業碼申領企業來說,如今不但能及時收到企業可享受的減稅政策,還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減了什么、減了多少。
“今年1至4月,我們已經減了95267.78元。你看,停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能少交18820.60元,階段性下調失業保險費率減了21199.36元,用能成本減了47613.25元……”掏出手機,進入企業碼后臺,德清一家企業負責人給記者展示了今年以來的“減負清單”,一目了然,甚至具體到了小數點后兩位數。
原來,圍繞減負過程中企業最關心的“減什么、減多少”,省減負辦通過數字化改革,打通了政府側到企業側的流程痛點和減負降本多條政策的多業務協同堵點,已初步將19條減負降本政策集合到了浙里辦企業碼平臺上,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主動匹配企業”。據悉,浙江省級層面新一批減負降本政策正在制定完善中。(記者夏丹通訊員湯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