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每10萬人中30999人擁有大學學歷
2021-06-21 10:57:35 來源:西安報業
日前,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發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西安入圍“應屆生人才流入前十城市”和“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
這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互印證——
西安市
人口平均年齡37.1歲,低于全國平均1.7歲 ;
18歲到59歲占比高于全國5%;
60和65歲以上占比低于全國2%;
每10萬人中大學文化程度的達30999人,
比2020年增長40%;
15歲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國平均約2年……
西安: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決定留在西安了,爭取盡快買房買車!”
今年剛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陳俊翔做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擇,順利入職西安華為,他異地戀多年的女朋友也來到西安,成為西安一家培訓機構的助教。
“她呀,也不算‘投奔’我,因為其實她‘種草’西安很久了,每次來都吃不夠、玩不夠,舍不得走。”
在哪起飛?往哪飛?又是一年畢業季,風向逐漸在發生改變:和小陳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西北飛”。而西安人口紅利“含金量”逐年提高,是吸引他們留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增量:近10年西安實現人口“逆襲”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安常住人口規模快速增長,人口結構呈現年輕化,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些數據對西安來說意味著什么?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員趙銀俠表示,人口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人口的流動會引發區域興衰和產業更迭。人才虹吸效應帶來的數據十分可觀,近10年新一線城市中人口增長最快的4個城市,均位于中西部,分別為西安、鄭州、長沙和成都。這意味著,過去10年間,大城市實現了一次人口“逆襲”,一舉改變了此前東部不斷“虹吸”中西部人口的局面。
西安市大力推進國際化大都市與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近十年新增448.51萬人口中,15-59歲勞動力人口224萬,占到新增勞動力人口的50%,排名新一線城市首位。新增勞動力人口中約150萬是外來人口,占到了2/3左右。
趙銀俠認為,近年來外來勞動力人口的大量輸入,對推動西安第二、三產業發展,打造西部地區“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人口增長放慢了西安市人口紅利衰減的速度,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這也意味著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西安市仍將處于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更重要的是,外來人口特別是年輕人口向西安聚集,年輕、新鮮的思想、觀念、文化,使西安更具有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包容度與開放性,使西安成為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宜居城市。
提質:西安每10萬人中30999人擁有大學學歷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葛優在《天下無賊》里的臺詞,已經成為現實。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互為表里、互為因果,人口流入就意味著發展、就業、消費。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比較顯示,西安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2005人上升為30999人,居全國主要城市前5,增速位列全國主要城市前10。西安15歲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國平均約2年。
“以每10萬人口擁有大學學歷人口這一數據來看,這是西安高等教育實力的體現,高學歷人才逐漸成為西安發展的新生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趙銀俠說,高學歷人才占比和增速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這與西安市地區高校林立獨特優勢以及實施人才新政、大力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多措并舉促進西安地區高校畢業生實現本地就業等舉措密不可分。
“西安的‘人口紅利’正在向‘人才紅利’轉變。”在趙銀俠看來,西安市聚集了大規模的高學歷人才,對城市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首先對西安市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科技產業創新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持;同時,有助于持續增強城市人口優勢,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此外,對提升城市整體文明水平具有積極作用。高學歷人口越多,具有文明素養的人就越多,發揮示范輻射帶動的效力就越強,城市文明程度以及社會和諧度就越高,城市人文環境會更美好。
展望:“西安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還有一組數據值得一提,西安市人口平均年齡37.1歲,低于全國平均1.7歲。15-59歲人口占比為68.3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5個百分點。而60和65歲以上人口占比分別低于全國平均約2個百分點。
“這說明西安人口年輕化,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趙銀俠說,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國人口平均年齡為38.8歲,與美國持平,低于英國、法國、德國。對比當下各國人口平均年齡,國家統計專家給出的結論是‘總的看依然年富力強’,尚于處‘輕度老齡化階段’”。
趙銀俠說,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家庭和社會都將面臨巨大養老壓力。而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安市人口平均年齡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59歲青壯年人口占比較大,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發展后勁比較充足,經濟社會發展仍有較大空間。這一定程度上稀釋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壓力,對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