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借助“數字檢察”推進社會治理 立案監督數上升38.23%
2021-07-06 10:21:33 來源:紹興網
近期,市人民檢察院利用大數據,對越城、上虞兩地多起交通事故車損保險理賠訴訟進行審查,陸續挖出一批騙保線索,向偵查機關移送線索并建議立案偵查。
汽車保險領域的騙保現象屢見不鮮。由于汽車保險涉及人身傷殘鑒定、車輛損失評估、修理等環節,尤其是汽車配件金額高、行業壟斷性強,極易形成黑色產業鏈。根據一些保險公司反映的可能存在騙保的監督申請,市人民檢察院通過對相關汽修廠的人員流、社保繳納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全方位檢索和大數據穿透,發現在上虞、越城、嵊州、諸暨等地,存在一些小型汽車修理廠通過虛增維修材料費、偽造事故、虛假訴訟等方式騙取保險理賠款的線索。
過去,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線索大多來自訴訟程序之中和當事人舉報申訴,只能在其中深挖,處于被動監督的狀態。在“數字檢察”模式下,檢察機關獲取線索的主動性大大增強。檢察機關利用大數據,從個案中找類案線索,從類案中找規律,從而實現主動監督。
“數字檢察”帶來了檢察辦案機制、方式、手段的全方位、系統性重塑。依托數字化改革,我市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效能翻倍提升。2020年,我市檢察機關移送刑事案件線索數比2017年上升10.6倍,立案監督數上升38.23%,糾正漏捕數上升14.8倍,糾正漏訴數上升161%。
“‘數字檢察’更容易發現類案背后的一些機制性漏洞,通過檢察建議促進相關領域建章立制,推進社會治理。”談及“數字檢察”在助力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市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感觸頗深。他說,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借助數字技術,從類案監督辦理出發,在保險行業、環境保護、民間借貸等領域發現背后普遍存在的職能、監管等制度層面缺失,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共計145件,及時補上制度性、行業性漏洞,切實把“數字檢察”辦案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記者 胡誠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