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南海經濟“半年考”成績單出爐: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34.09億元

2021-08-02 17:36:39 來源:珠江時報

經歷跌宕起伏的2020年后,南海正在打響一場絕地反擊的經濟翻身戰。

“十四五”開局之年,南海的經濟“半年考”成績單出爐:上半年南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34.09億元,增長18.1%。

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和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的壓力下,南海的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所謂守得云開見月明,經歷種種大考后的南海將更加自信,更加有底氣迎接任何挑戰。

未來,南海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數字化轉型上積極探索,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奮力繪就更加光明的未來。

防疫和經濟兩手抓

厚植實體經濟發展沃土

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一年半來有多艱難,這份飽含非凡成就的成績單就有多么令人振奮。

經歷過去年的風雨,南海面對疫情顯得更加從容。今年5月下旬,廣佛地區發生局部疫情,南海承擔著巨大的防控壓力。三周內開展了多輪、數百萬人次的核酸檢測,利用短短20天左右的時間阻斷了疫情傳播,圓滿完成了“平安高考”“平安中考”任務。

在這一過程中,南海始終堅持防疫、經濟兩手抓、兩不誤,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從數據上來看,上半年南海工業經濟基本盤依然穩固,32個工業大類有31個實現正增長,產業體系不斷優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順利推進,促成了一汽-大眾與中國聯通聯合打造5G+智慧工廠項目,共同推進5G+智慧工廠應用場景聯合測試及實踐,打造產業鏈5G+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兩業融合也穩步推進等。

即使在今年疫情最緊張的階段,南海絕大部分企業保持了生產的穩定。“今年以來生產就沒停過,前五個月的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左右,現在正全力以赴趕生產。”廣東瑞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郭華忠表示。

與此同時,南海區的內生動力也在穩步增強。而作為拉動經濟的

三駕馬車之一,投資趨勢也持續向好,其中民間投資占全區投資比重超過7成,顯示出投資信心在快速恢復。

制造業是南海的“根”,民營經濟是南海的“本”,南海將繼續堅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讓“根”更扎實,讓“本”更穩健,致力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沃土。

優化營商環境

平均每天引資逾2.5億元

一組數據,同樣可以看出企業對南海經濟發展信心:今年上半年,南海新引進超億元產業項目超50個,計劃投資額超450億元。其中,新引進超1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7個,計劃投資額達32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4%,平均每天實現引進投資超2.5億元。這些項目大部分是“兩高四新”的產業項目。

從上半年招商情況看,“兩高四新”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招商形勢喜人,村改招商、增資擴產成為重大項目的重要來源,龍頭企業、頭部企業紛紛搶灘南海,這些龍頭項目的到來將進一步促使南海產業結構發生巨變。

1月,廣東徐工建機智能制造基地奠基,南海迎來徐工在江蘇以外最大的一筆投資;2月,中興新司南科技產業基地、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基地等兩大重磅項目簽約。6月28日,深圳企業飛榮達落戶里水,總投資20億元,這家國內通信電磁屏蔽及熱管理領軍企業要在佛山打造通信集成大灣區生產基地。6月30日,中集天達落子九江,作為全球空

港設備和消防車龍頭企業,中集天達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總部基地。

更令人興奮的是,一批百億級項目也正在進入南海、加快落地。其中包括,新引進計劃投資額103億元的瑞浦能源動力與儲能鋰離子電池及系統制造基地項目。

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引來“金鳳凰”。這些龍頭企業之所以青睞南海,既看重南海的區位優勢、“大城資源小城成本”的性價比優勢,也看重南海優良的營商環境。

深圳市飛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飛和團隊成員在與南海區領導及招商團隊進行面談后,僅一個月就達成了發展共識,簽約落戶南海。

6月30日下午,在成功競得地塊后,潤慧科技園項目在地塊現場舉行了動工儀式,實現“當天拿地、當天開工”,為南海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不到兩個月實現從項目接洽到項目簽約,這是招商引資的“南海速度”。而實現“當天拿地、當天開工”,則是推動項目落地的“南海速度”。

在南海,重點領域在不斷進行改革攻堅:實驗區建設不斷加速,首批富有“含金量”的8項省級支持事項和24項市級支持事項迅速落實。全力推進村改項目,98個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認定項目已啟動76個,完成17個;20個千畝以上連片改造產業社區示范項目啟動13個;“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區級中心547個事項全部下沉至鎮街實施,超97%的業務在鎮街和社區辦理,多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這已成為南海干部的普遍共識。口碑相傳式的以商引商,已成為南海招商引資的重要軟實力。

接下來,南海區將繼續深入推進實驗區建設。突出村改大攻堅,加快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以更大力度推進城市更新。堅持招大商、大招商,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將一批區級事權下放鎮街,向市爭取將部分市級事權直接下放至鎮街實施。以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加速引進一批引領性、帶動性、根植性強的大項目。

推行線上經濟

加速雙循環增強內生力

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擴內需、穩經濟的重要抓手。

而受疫情影響,消費經濟一度受挫,南海區及時推出系列舉措,有步驟、有層次地推動消費市場回暖。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房銷售面積均實現了較好的增長。其中,在春節、五一、端午等節假日期間,南海區積極引導本地企業聯合媒體、電商等平臺,推出搶券、打折、滿贈等促銷活動。比如第二屆南海(桂城)國際美食節、2021樂享南海繽紛消費節活動,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積極創造南海消費熱點。僅在春節假期期間,南海區主要餐飲企業較2019年同期實現平均10%~30%的顯著增長。

受疫情沖擊影響,今年的線上經濟被賦予更多期待。

“外部大環境我們無法把控,唯有適應大環境才是生存之道。”佛山市啟盛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監詹耿琛表示,公司致力擴大國內銷售途徑,打通更多線上銷售渠道。經過努力,目前該公司自主品牌的線上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15%,這個數字每年都在上升。

在外循環方面,出口是拉動我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復蘇的最大動力。今年上半年,南海出口同比增長81.4%,成為推動工業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同比增長超過25%,這得益于新出臺的政策。”佛山市永正大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永泉所指的政策,是今年南海區出臺《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該政策鼓勵區內企業自主進口和通過區內貿易代理公司進口先進技術裝備。

南海區經濟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一季度已召開多場專題宣講會,向企業宣傳和普及現有的國家、省、市外貿扶持政策,目前10多家企業的進口設備渠道已經回流南海。接下來,將繼續重點攻堅南海區貨物外流企業,加強政策宣講,增強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信心。

用好“金鑰匙”

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佛山這座制造業大市由大變強的必然選擇。

7月27日,佛山召開全市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大會,現場發布《佛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措施》,該政策因扶持力度極大,被業界熱議為“史無前例”。

傳統制造業仍居南海產業的大頭,對于南海而言,數字化轉型也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

事實上,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在南海布局較早,早在2017年,南海在省、市支持下,率先建設全省首個“廣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開啟了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的探索。

兩年后,南海又發布《佛山市南海區“騰云計劃”發展行動綱要》,由此,南海區數字化轉型整體規劃從引導量變升級為促進質變。

截至目前,南海已累計推動超25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出超過200項應用服務;12家企業入選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21家企業入選市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工業企業應用機器

人共1052臺;全區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為75.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64.5%,各項數據均列全市前列。

同時,為解決制造企業遇到的“不敢轉、不懂轉、不知道找誰轉”等問題,近年來,南海已先后引入了騰訊工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基地、京東智聯云大灣區產業運營中心項目、騰龍灣區數據中心等重大產業項目。

此外,南海還成功與阿里云、華為、京東云、百度、徐工漢云、奇安信、富士康工業富聯、三大通信運營商等互聯網龍頭企業以及知名工業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達成合作協議。這些平臺企業立足南海、布局灣區、服務全國,將極大支持南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為進一步推動南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南海近期將舉辦2021年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布“十百千”工業企業培育計劃系列政策及其培育企業庫,并發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隨著越來越多南海企業,用“數字化”這把鑰匙,去打開高質量發展大門。南海傳統制造業發展,將有望迎來一個新的春天。(統籌/珠江時報記者李丹丹文//珠江時報記者李年智李丹丹)

關鍵詞: 經濟半年考 成績單 地區生產總值 營商環境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