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國際機場噪聲區安置房項目已完工 8000余戶回遷村民將搬進新居
2021-09-14 09:59:41 來源:科技日報
歷時39個月的建設,作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配套工程,同時也是臨空經濟區的重要民生工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噪聲區安置房項目已完工,正式迎接回遷居民。據了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噪聲區安置房回遷工作將從9月10日持續至9月30日,來自大興區榆垡鎮和禮賢鎮23個村的8000余戶回遷村民將搬進新居。
以人為本 規劃設計亮點紛呈
在規劃層面,大興機場噪聲區安置房項目,約2.64平方公里,貼合群眾意愿,采用群眾同鎮異地安置方式,分成2個組團建設回遷房,實現回遷群眾離土不離鄉。選址在這里,主要有三個考慮,遠離噪音區,避開噪音污染;區位交通優越。周邊高速公路、國道等多條連接市區道路,交通體系便捷通達;城鎮配套完善。位于鎮區核心及未來臨空區的重要位置,市政與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完善,舒適群眾生活。
為保障回遷群眾最大利益,充分結合以往安置經驗,新航城公司共設計50-120平方米不等的7種戶型設計方案,并通過兩梯三戶的組合方式,讓回遷群眾生活更舒心。安置房住宅樓全部實現正南正北朝向,最大程度提高房屋南北通透比例,將人性化與精細化設計貫徹落實到每一處。
綠色低碳 群眾盡享智慧福利
噪聲區安置房項目以及配套公共服務單體建筑全部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設計建造,力爭讓回遷群眾滿意。所有建筑空間布局、景觀綠化布局、海綿設施設計、戶型朝向設計等,均通過風熱模擬、雨洪管理模擬、日照采光分析等技術進行了設計優化。在住宅屋面統一設置太陽能熱水系統,并創新性采用“集中集熱—分戶儲熱—分戶輔熱”方式為居民提供生活熱水。經過測算,每年減少約0.33萬噸碳排放,約合1985噸標煤。
為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回遷社區還應用海綿城市技術,采用微地形、下凹式綠地等方式,增強集雨能力。
暖心服務 回遷群眾幸福歸鄉
集中回遷期間,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分別成立了由兩鎮黨委書記掛牌的臨時黨支部,黨員干部主動亮身份、做表率,全力做好群眾回遷安置分房各項工作,熱情向回遷安置群眾提供暖心服務。
禮賢鎮副鎮長郝長森表示:“為做好此次回遷工作,禮賢鎮黨委、政府成立回遷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宣傳、籌備、后勤等17個工作組,出動包樓人員105人,對回遷居民實行全程跟蹤式服務,幫助居民在驗房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同時,禮賢、榆垡兩片區均采用“一站式服務島”辦理的模式。統籌調度水、電、暖、物業等部門,采取聯合審批、一站式辦公、部門提前介入等方式,為回遷居民提供便捷高效、貼心周到的服務。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少跑路”。此外,現場設有“便民擺渡車”“驗房管家團”等措施全方位為回遷群眾提供服務。
為留住“老鄉親”的鄉愁,榆垡鎮為每戶回遷群眾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各拆遷村的村志,其中記錄了拆遷村從成村有文字記載以來村中的自然環境、村居建設、黨組建設等多方內容,并邀請專業攝影老師對拆遷前的村容村貌、日常生活等進行拍攝,每本村志中有一張全體村民的“全家福”合影,讓回遷村民們在開啟全新的生活的同時不忘濃濃的鄉愁。
服務機場 構建高端人才“生態圈”
大興機場噪聲區安置房,不僅是服務噪聲區回遷群眾的安居工程,更是服務保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重要民生配套工程。周邊配套健身室、藥房、咖啡館,規劃布局學校、康養中心等配套,規劃設計符合高端人士入住需求,品質過硬,以人為本,是機場及臨空區國際人才的安居“生態圈”。
據了解,從大興機場一期安置房開始,大興機場臨空區持續推出“管家式”服務,對接涉航企業及兩鎮,提供安置房躉租,持續為涉航企業送服務包。噪聲區安置房也將持續推出此項服務,提升了涉航企業員工的歸屬感、幸福感。
從兩期安置房、永興河改線、區域內60公里主干路、綜合管廊28公里、道路網的建設,再到能源場站、變電站、再生水廠的投運,全面服務保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運行。
下一步,大興機場臨空區將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引領方向,將聚焦航空服務保障和航空樞紐服務產業,落實民航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任務,利用自貿區和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高標準規劃建設綜保區和非保物流區、國際航空社區、國際生命健康社區、國際會展、國際消費以及中央生態公園等項目,服務保障好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個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通訊員 李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