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第四個豐收節: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主角 聚焦優勢產業迎豐收

2021-09-15 15:29:54 來源:江蘇經濟報

金穗卷起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今年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的第一年,9月23日將迎來第四個豐收節。9月14日,記者從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組織指導委員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豐收節的主題為“慶豐收、感黨恩”,全省活動的總體安排為“1+3+N”,即1個省級主場活動、3個省級重點活動、若干地方活動。其中,1個省級主場活動為徐州市新沂棋盤鎮“同慶豐收感黨恩 強村富民促振興”活動;3個省級重點活動分別為泰州興化“稻香蟹肥 和美興化”活動、常州武進“首屆滆湖趕湖節”活動、淮安漣水“首屆漣水蘆筍節”活動。

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主角

徐州是我省農業大市、全國五大蔬菜產區之一和國家商品糧基地,新沂農業特色優勢明顯,是全國知名的糧食生產大縣、生豬調出大縣和設施蔬菜優勢生產區。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主場活動將在徐州市新沂棋盤鎮舉辦。“開幕式將緊緊圍繞‘同慶豐收感黨恩 強村富民促振興’這一主題,立體展現豐收新沂的氣勢、農民的風采、農耕文明的厚重、鄉村振興的美景、全面小康的喜悅。”新沂市副市長張靜介紹說,現場將聘任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推廣大使,遴選十佳農民乘坐棋盤通用機場飛機空中看秋收盛景。

“農民是豐收節的主角,我們除精心組織方案規定的活動之外,還將結合棋盤特色產業和工作實際,組織甘薯文化展、農民廣場舞大賽、農民趣味運動會、新沂首屆農民歌手大賽、棋盤鎮十佳農民評選等群眾參與性很強的特色活動,讓全鎮農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享受豐收的喜悅。”新沂市棋盤鎮黨委書記吳建勛透露說,同時,圍繞當地農業特色產業,還將組織火龍果、獼猴桃、藍莓、鮮食玫瑰、甘薯、稻田混養等專場農民合作社招募活動,結合當前秋季農業產調工作,讓職業農民現身說法,助推本地農業高質高效。

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組織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黃非表示,辦好今年農民豐收節,就是讓農民群眾進一步增強認同感、幸福感、自豪感,將豐收節與傳承農耕文化、挖掘農業文化遺產、促進農村消費提質升級、加強農業品牌培育、推動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等工作緊密結合,使“中國農民豐收節”成為最有特色、最有人氣、最為豐富、最有影響的農民自己的節日。

聚焦優勢產業迎豐收

記者發現,興化連續四年舉辦農民豐收節江蘇省級重點活動,前三年主會場舉辦地分別為東羅、唐莊、劉澤3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今年改在興化糧食園區內。“糧食安全始終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興化是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產標兵市,必須重視糧食生產,自覺承擔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興化市副市長孫玲玲告訴記者,今年主會場設在興化糧食園區內,主要是基于展示種糧擔當、展示豐收景象、展示發展成果三個“展示”。

興化優勢在農,是全國糧食生產標兵市、中國河蟹養殖第一市、中國脫水果蔬加工第一縣,擁有興化大米、興化大閘蟹等9大地理標志產品,興化大米是中國大米十大區域公用品牌。在今年的豐收節活動期間,將通過生態科技展廳、現代農機展廳、現代制米展廳,把興化大米從耕種、收割再到加工的全流程進行直觀展示,讓消費者與興化大米零距離,配以美食品嘗,經媒體及網紅直播,從聽覺、視覺、味覺、觸覺上綜合感受興化豐收的喜悅和味道,提升興化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今年豐收節,江蘇各地均聚焦特色,打響品牌,把優勢資源培育成富民強市支柱產業。漣水縣名特優農產品較多,特別是蘆筍產業異軍突起,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設施蘆筍種植基地。“我們將以豐收節舉辦首屆蘆筍節為契機,擴規模、塑品牌、延鏈條,構建以紅窯蘆筍產業示范園為集中區,輻射五港、梁岔、黃營、唐集等周邊鎮街的‘一區四核’蘆筍產業發展格局。”漣水縣副縣長吉海滿懷信心地說,力爭年均新增蘆筍種植面積5000畝以上,到“十四五”末設施蘆筍種植面積達5萬畝、年產值達20億元,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將漣水蘆筍打造成全國知名農業特色產業。

彰顯地域特色展風情

常州市武進區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南臨太湖,西擁滆湖,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作為重點活動會場蘇南片區唯一代表,武進選擇生態、漁業作為豐收節的內容。“我們考慮以‘魚米之鄉’的‘魚’字來做文章,充分發揮武進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展示武進的特色和顏值。”中共常州市武進區委員會副書記丁一說,在“首屆滆湖趕湖節”中,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通過“現場趕湖、生態結盟、集市助農”三大板塊活動,以魚文化展示、農產品展銷、漁手作體驗、魚藝術欣賞、魚主題游樂等方式,充分展示武進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同時,向全省朋友展示滆湖“以漁控藻”生態修復工程的階段成效,進一步促進漁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協同共進。

在彰顯地域特色方面,作為主會場的棋盤鎮也鉚足了勁,將多角度、全方位、全維度展示農旅融合的新畫卷。吳建勛向社會發出熱情的邀請,山水大道兩側已形成12公里1.5萬畝的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帶,構建起了“四季有花、全年有果”的風景長廊。宋莊民宿、衛崗天然牧場、房車露營地等一批特色農旅融合項目的相繼運行,形成了集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田園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完善小鎮旅游體系,實現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好山好水好風光。

“在邁向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發展征程上,最突出的短板是農業農村。有效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業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希望也同樣在農業農村。”黃非認為,辦好今年農民豐收節,就是充分展現“三農”對于經濟社會發展保供穩價的“穩定器”作用,對于應對疫情巨大沖擊的“壓艙石”作用,進而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江蘇經濟報記者 朱夢笛)

關鍵詞: 第四個豐收節 農民 優勢產業 糧食安全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