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廣屋頂分布式光伏 屋頂光伏為何備受青睞?
2021-10-28 21:14:50 來源:江蘇經濟報
在自家屋頂裝上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有陽光就能自動發電,自己用不完還可以并入電網,賺賣電的錢。這種聽起來既環保又實惠的發電模式,就是當前備受關注的分布式光伏發電。
9月份,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了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在全國676個試點縣(市、區)中,江蘇共有59個試點縣(市、區)入選。從入選數量來看,江蘇位列全國第三,僅次于山東的77個以及河南的66個。根據方案納入試點的地區將大力推廣屋頂分布式光伏,借助光伏產業改善能源結構、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促進地方區域率先達成“雙碳”目標。
59縣入選,屋頂光伏為何備受青睞
近日,記者來到連云港市灌南縣百祿鎮奧恒制衣廠,登上廠房屋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片的藍色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這是我們鎮2017年光伏扶貧項目,在制衣廠屋頂上鋪設了2600平方米光伏電板。”百祿鎮副鎮長魏建自豪地介紹:“發電除供企業使用外,還可以并入電網賣錢,每年至少為鎮里帶來20萬元收益。”
灌南縣發改委副主任王泉說:“屋頂分布式光伏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著許多契合點。”在他看來分布式光伏并網后能提供較為穩定的收益,推動鄉村發展,同時還能大幅提升鄉村的電氣化水平。“此外,分布式光伏在農村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包括屋頂、溫室大棚的棚頂等,有利于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助力實現農業科技化。”
“我們公司的生產園區用電量很大,以前每個月電費要交3萬多元。”常州市暢達峰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瞿賢平介紹。他告訴記者如何降低運行成本一直是他們頭疼的問題,今年在安裝屋頂光伏后這一問題得到顯著改善。“自發自用,電費省去不少錢,用不完的電還可以賣給供電局,情況好一個月能賣1萬多元。”
事實上,對于江蘇來說,整縣推廣分布式光伏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產業鏈齊全,知名企業云集,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的亮眼名片。目前,江蘇光伏裝機超過1800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比例12%左右,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約為光伏總裝機的一半,足以展現光伏制造大省江蘇的硬實力。
標桿!看光伏開發的“江蘇實踐”
縱觀江蘇光伏產業發展,繞不開“因地制宜,創新探索”這組關鍵詞。以蘇北地區入選本次國家級試點的連云港市贛榆區為例。當地政府結合本土漁業發達、水塘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出極具特色的“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贛榆區發改委副主任程德武向記者介紹,漁光互補項目是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相結合,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發電、下方水域發展金梭魚等特種水產養殖,實現了“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環保又實用。他解釋說:“能入選國家級試點一方面是本地日照時間長,光資源豐富,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有較豐富的光伏產業經驗和基礎。”
記者來到贛榆區墩尚鎮特色光伏基地“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時,正值下午魚塘喂食,在岸邊可以清晰看到活蹦亂跳的魚群在水面爭食,“這個漁光互補項目占地1500畝,年發電量約7500萬千瓦時,盛產金梭魚1000噸。”墩尚鎮副鎮長韋軍余邊說邊給記者算了兩筆收益賬,“從生態賬來看,該項目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38萬噸。另一方面經濟賬上,該項目年發電收入約5000萬元,金梭魚收入1000萬元,遠高于之前單純養殖金梭魚帶來1500萬元收益。”
試點落地,是機遇也是挑戰
伴隨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落地,作為光伏大省的江蘇,全省的產業鏈企業都嗅到了商機。江蘇省內至今最大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也在近期被迅速敲定——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與江蘇桐昆恒陽化纖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達成合作。
據了解,該項目總裝機規模125兆瓦,計劃分四期建設,項目整體計劃于2024年底前全部并網發電。項目全部投入運營后,年發電量約1.29億千瓦時,年均可節約標煤3.9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86萬噸,二氧化硫減排約3870噸,氮氧化物減排約1935噸。
“目前,分布式光伏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和大型公共建筑,一方面,屋頂面積夠大、產權清晰,另一方面,投資收益、回報周期的‘賬’也更好算。”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能源資源研究所所長賴力告訴記者。
在賴力看來,發展分布式光伏,農房屋頂是資源潛力最大的增長點,恰恰也是突破難點。“農村房屋小而散,每一棟都有獨立的主體產權所有人,不僅需要爭得每戶村民的同意,更要獨立核算電量、安裝逆變器。同時,支架式的光伏板對屋頂住宅的承重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后期養護也需持續投入。”李 晞 陳 澄 沈佳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