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扎堆推出“惠民保” 重點查處十大違規行為
2021-06-07 17:14:35 來源:三湘都市報
不限投保年齡、允許帶病投保、每年的保費只需數十元或者百余元······過去一年,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俗稱“惠民保”)遍地開花,大受消費者追捧,成為保險界的“頂流”。
6月2日,銀保監會印發《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加大了對“惠民保”業務的監管力度,將對低價惡性競爭、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進行重點查處。
險企扎堆推出“惠民保”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23省82個地區179個地市推出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累計超4000萬人參保,保費收入超50億元。不難看出,“惠民保”在2020年成為保險行業的“現象級”產品。
記者查詢得知,僅僅在長沙地區,2020年就出現了“長沙民生保”、“星惠保”、“湘惠保”、“湖南全民保”等至少4款“惠民保”產品。雖然4款產品是由不同的保險公司推出,但產品差異性不大,都具有投保門檻低、保費便宜、保額高的特點。比如,只要是湖南省本級基本醫療保險、長沙市基本醫療報銷或公費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處于在保狀態的,不限年齡、不分職業,均可參保“星惠保”;“湘惠保”和“星惠保”,50歲以下人群投保,每年的保費僅48元;“湘惠保”的最高保額達到300萬元。
針對“惠民保”在市場上的走紅,業內人士表示,“惠民保”的價格比較便宜,對一些中低收入群體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時,無法投保商業醫療險的老年群體以及患有疾病的人群也被“圈粉”。
“惠民保”定位為普惠型補充醫療險產品,對于承保機構而言,保本微利已實屬不易,為何險企如此熱衷這項不賺錢的業務呢?海通國際分析師孫婷指出,險企推出“惠民保”產品更加看重的是其依托政府背景帶來的獲客能力和引流能力;同時,與醫保體系深入對接,也有助于為保險公司提供更多數據支撐,提高產品定價與風險管理水平,與醫療技術公司的合作則有助于打通“醫+藥+險”產業鏈條,實現跨產業融合發展。
重點查處十大違規行為
銀保監會表示,近年來,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指導、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與基本醫保銜接的地方定制型補充醫療保險快速增長。目前大多數項目剛啟動,業務模式、保障責任、費率水平、增值服務等仍在探索之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地區保障方案數據基礎不足、缺乏風險測算,并未結合當地經濟發展、醫療費用水平、基本醫保政策、投保規模等基本要素,也未充分利用既往醫保數據進行精算定價;部分承保公司業務經驗、風控能力不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可持續服務能力不強等。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銀保監會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規范和監管措施。
《通知》對“惠民保”進行了多個方面的規范,包括要求保險公司科學合理制定保障方案;壓實主體責任,加強統一管理,完善內部問責機制;鼓勵行業協會發揮自律組織作用,積極參與屬地保障方案擬定,探索建立定制醫療保險服務規范,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等。
值得關注的是,銀保監會還表態,將加強與地方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大監管工作力度,重點查處十大類市場亂象,包括: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數據基礎;未按規定使用備案產品或未及時報告保障方案;參與惡意壓價競爭或承保價格低于成本;違規支付手續費、經紀費或其他費用;夸大宣傳、虛假承諾、誤導消費者;拖賠惜賠;冒用政府名義進行虛假宣傳;合同期間內單方中途退出;泄露或違法使用消費者信息;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等。(記者 潘顯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