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29得100、充49得200?警惕“撿漏式”話費充值騙局
2023-05-25 17:58:09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打開各種手機軟件,以及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掃碼應用時,不少人可能會被“幸運”砸中。100元、200元的話費,花上幾十塊錢就能得到。然而付了款,買的卻只是小額優惠券。省不了幾塊錢,用不了幾張,充了值,還可能不到賬。對這類騙局,您可要多留心。
套路足:中獎紅包配視頻,老年用戶難招架
【資料圖】
“本以為是搞活動、有優惠,沒想到變著花樣騙人。錢雖然不多,真是鬧心!”不久前,63歲的周阿姨點擊查看群里老伙伴制作的一份電子相冊時,頁面彈出一張醒目海報,提示可以用39.9元“充值”100元話費。
由于是在打開電子相冊App過程中彈出的頁面,周阿姨將其理解為該App面向用戶舉辦的活動。懷著信任的心情,她支付了39.9元,話費沒多,卻來了一條短信,提示已發放10張10元優惠券,要點擊鏈接,下載一個新的App去充值使用。“這算什么優惠!”周阿姨氣得丟開手機,只好自認倒霉。
“說充值69.9元得200元話費,但只是小額優惠券,完全是虛假宣傳!”“老人無意中點擊廣告,誘導老人下載App到手機上,購買話費充值券。說是49買200話費券,實際上是一些充200減10和充100減5的優惠券”……記者發現,“優惠充值”的陷阱,從去年就在陸續出現,社交平臺、投訴平臺上有類似遭遇的消費者比比皆是。
為何人們這么容易中招?從價格來看,這些廣告不約而同將“優惠”設置為29、39元充100,或49、69元充200,總之要少于實際價值的半價。第一眼讓人覺得“很值”,但又不會因過于低價有所警惕。
在頁面設計上,廣告更是費盡心思。記者下載一款被提及較多的“超惠購”App,打開后即彈出幾乎占滿屏幕的紅色信封,上寫“恭喜發財大吉大利”,中間大大的“開”字。再次重新進入,畫面又變為“今日紅包待領取”,伴隨錢幣碰撞的嘩啦嘩啦聲,引誘意味十分強烈。第三次進入,則變為貌似嚴肅、白底黑字的“欠費提醒”,告知“有200元話費補貼即將過期”,要及時領取。
如果用戶停留時間稍久,頁面還會自動播放視頻。幾個不同視頻中均是身穿白襯衫、黑西服的女性,在裝扮成“中國移動”營業廳的背景下侃侃而談。一會兒是,“三大服務商聯合推出惠民活動,考慮到部分中老年人,操作十分簡單”、一會又變成“面向我國人群,動動手指,就能輕松省下170多塊錢”……幾輪“攻勢”下來,對老年用戶來說實難招架。
偽裝為欠費提醒的廣告
連環坑:優惠券突然消失,付費充值不到賬
即便不像一開始以為的那樣,直截了當充值話費,這些花錢買的優惠券如果都能用上,聽起來是不是也還行?記者發現,想要享受到優惠并不容易,甚至可能掉入更大的“坑”。
輸入手機號,記者在“超惠購”付款35元,收到價值200元的優惠券,并提示記者已成為“非常省”會員,需點擊短信鏈接跳轉至“非常省”平臺使用,100元的話費仍需支付95元。
細看頁面,有極小的“使用規則”字樣,原來這200元優惠券分為16張10元券,以及8張5元券,總計24張券。充值200元,可用1張10元券,充值100元,僅能用1張5元券。
更苛刻的是,這24張券,每月僅可使用2張,有效期為一年。這就意味著,想用掉所有的券,記者必須接下來一年內,每個月都充值相應額度,用掉兩張券才行。算下來,為了享受200元的優惠,其中還有35元是自己付款購買,一年需要足足充上4000元話費!跟官方一些充值優惠相比,幾乎是不賠不賺。
費了半天勁,不賠不賺還算是好的。這些優惠券,很有可能悄無聲息就失效了。網友小陸稱,自己2023年初下載“可可賺”App,付款50元購買了100元優惠券,包括10張滿100元減5元券,及5張滿200元減10元券。當月她充值話費300元,用掉1張5元券和1張10元券,心里還挺高興。
3月底,當她再次打開“可可賺”想充值話費時,發現優惠券都沒了。“聯系客服詢問,不是說在維護就是在升級,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我要求退費也不給退,答非所問,最終對我置之不理。”
更有甚者,用了優惠券,自己真金白銀充值的話費也不到賬,令消費者蒙受更大損失。“老人用買的優惠券充話費,付了190,顯示充值成功卻不到賬”“先是誘導29.37元可充值100元話費,當按優惠條件充值200元話費實付189.61后,話費遲遲不到賬”“一個星期了話費不到賬,在線無人工客服,電話客服長期打不通”……在黑貓投訴平臺,圍繞優惠話費充值、虛假宣傳欺詐等已有兩千余條投訴。
誰在推:小公司此消彼長,小彈窗無孔不入
記者發現,在相關投訴中,消費者廣泛提及潮物圈、惠省星、小熊快省、惠心特權、趣省喜報等各式名稱、鮮為人知的平臺,基本都是圍繞著打折、返利、優惠等做文章。但除了每點一步都會跳出的重重疊疊的廣告,幾乎沒有實際功能。
甚至,許多平臺連App也算不上,在應用商店搜索不到,付款充值后僅能通過短信鏈接進入到一個簡單粗糙的頁面。如記者通過鏈接跳轉的“非常省”平臺,除了輸入手機號進行付款的頁面外,別無他物。
有消費者表示,一些App或平臺,收取充值費用,讓人成了“會員”后,過段時間就再也打不開了。有的則改頭換面,以其他類似軟件、平臺的模樣出現,彼此之間互相誘導引流,重復騙取會員費。
這些平臺是什么來頭?記者查詢到,“非常省”平臺背后企業為上海浩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其于2023年1月11日成立,至今僅4個多月。
在微博發布話費優惠充值活動,遭消費者集體投訴的“小省特權”,背后企業為上海勵香貿易發展中心,成立于2023年2月14日,目前尚不到百天。
被多人投訴的“來就省”App,背后企業為四川云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9月16日成立,并已于2023年3月22日,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自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2023年4月12日,該公司進行地址變更,投資人變更等。大股東由倪旭龍,變為鄒林翰。而鄒林翰名下的四川星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也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同樣被多人投訴的“神奇特權”,背后企業為常州易樂數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僅1年半,卻于去年9月、今年5月,發生了2次注冊地址變更、2次投資人變更。目前,該公司的大股東為吳勝杰,而他名下曾有多家網絡公司的注銷、清算、經營異常等信息。
從上述來源可以看出,正是遍及各地、形形色色、此消彼長的網絡科技公司,在人們使用微博微信、視頻平臺等各種正規App,或掃碼充電、騎車、取快遞、開發票等諸多場景下,利用無孔不入的彈窗廣告,誘導消費者步入圈套。
“讓消費者在充話費前先成為會員,以獲取個人信息、收取會費,為小眾App打廣告、引流量,一個‘科技公司’可吸納數以萬計的客戶。”針對相關騙局短時間內集中爆發現象,自貢市市場監管局、自貢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發布提示,稱這些公司收取會員費和客戶的充值話費后不及時為客戶充值,可能有占用資金甚至“跑路”的風險。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應謹慎對比,不要隨意點擊各類彈窗廣告,不要下載各類應用商店無法搜索到的陌生App。對遠低于合理市場價格的商品和服務,要有初步“不信任”的判斷。交易時保存記錄等相關信息,如發生爭議、協商不成,立即向平臺、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維權。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