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傾情托舉“夕陽紅”——湖北襄陽加速推進老年教育辦學網絡體系建設

2023-07-08 09:23:29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資料圖)

初夏時節,古城襄陽。檀溪街道濱湖社區馬路對面的陽光藝術學校,迎來了一批老年學員。書法班、太極拳班、智能手機班……新開設的老年課程豐富多彩。這所原本為孩子們培訓藝術特長而設的學校,高大的門樓下,一塊嶄新的“濱湖社區老年學校”牌匾格外醒目。

“我們濱湖社區面積雖然只有1.1平方公里,但地小人多,居住人口超過2.1萬人。轄區老年人上老年學校一度出現‘一座難求’的供需矛盾。”社區黨委書記卓婭瓊告訴記者,“在襄城區委老干部局的指導下,我們開拓辦學思路,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參與,與只有一路之隔的陽光藝術學校聯合辦學,‘錯峰’使用教學場地,做到老年教學和孩子們興趣培訓的無縫銜接,首批556名老年居民有了自己的‘陽光學校’。”

濱湖社區老年大學“借梯上樓”的成功經驗,只是湖北襄陽高度重視老年教育需求、加速建設老年大學(學校)辦學網絡體系的一個縮影。2022年12月30日,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和湖北省發改委聯合印發《湖北省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老年人學習活動場所專項資金補助項目三年行動方案》,著力解決基層老年人學習活動場所的供需矛盾。聞令而動,古城襄陽的各項舉措迅捷務實。

襄陽下轄的棗陽市原本有一所老年大學,位于城區南部,建筑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米,辦學規模僅400多人。不少老年人反映,該校區面積小、位置偏,課程有限,且上學不太方便。為此,棗陽市將位于市區中心的一座政府機關大院置換出來。這座樓高7層、建筑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的大院,如今成了棗陽市老年大學的主校區,辦學規模達1100多人。不僅如此,棗陽市還在城區東邊地段新規劃出一片校區,如今已經破土動工。“這種‘一校三區’的辦學規模,將徹底解決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問題,并方便老年人實現就近擇校入學。”棗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康丹說。

傾情托舉“夕陽紅”,襄陽將辦學場所向基層一線延伸,讓老年人真正實現“出家門進校門”。南漳縣老年大學的附近就有一所幼兒園和一所小學,老年學員送完孫子上學,就來上自己的大學;樊城區鐵路社區爭取到專項經費,將轄區內一座廢棄多年的廠房修葺一新,建成鐵路社區老年學校,校內還辦起了非遺文化展覽;襄州區石橋鎮的南水北調移民新村下轄3個自然村,60歲以上的老人達1000余人,襄州區委老干部局下撥專款,蓋起了別具一格的村辦“聯合老年學校”。

“襄陽市老年大學2011年在校學員2000多人,2023年增長到14700多人,人數翻了7倍。學員規模位居湖北省老年大學前列。”襄陽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長劉軍向記者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鄉鎮老年學校108所,社區老年教學點268所,鄉鎮(街道)老年教育覆蓋率達96.4%,全市各級老年學校學員達5.7萬人。

硬件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軟件配套也需同步跟進。襄陽市近年來大力推進老年大學(學校)“智慧校園”系統建設,校園內有完備的視頻監控系統,并開發出專屬的手機客戶端,老年學員的入學報名、課程選報、班級管理、討論交流等實現“網上一卡通”。大部分的老年大學(學校)都開通了線上直播教室,疫情期間實現了“停學不停課、在家上直播”。為保障老年學員的人身安全,襄陽市每年拿出財政專款,為所有老年學員購買校園公共安全責任險。襄城區真武山社區老年學校專門為老年學員開辟了幸福食堂、康復訓練區和臨時休息室,老年學員可以在這里就餐、健身,還可以午休。

“老年人有所呼,襄陽市老年大學必有所應。近年來,我們緊跟時代步伐,先后開設了無人機攝影班、VR班和微電影班,并根據老年學員的實際需求,開設了老人金融班和家庭寵物馴養護理班,都受到熱捧。”襄陽市老年大學專職副校長王林告訴記者,如今襄陽市老年大學共開設8個系、141門學科,擁有410個教學班,180余名專職教師。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近年來,襄陽市先后組織老年大學(學校)的學員參與全市文化惠民演出活動420余場,觀眾達40萬人次。

(記者嚴德勇夏靜張銳 通訊員翟敏)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55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