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2018年步履蹣跚 2019年基金業何處“掘金”

2018-12-21 11:31:33 來源:上海金融報

2018年以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權益類基金整體表現低迷,所幸債券基金凈值普遍上漲,基金業“亮點”猶存。展望后市,專家表示,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合理配置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以實現分散投資。

“受流動性和監管政策的影響,基金業總體發展較為緩慢,收縮態勢明顯。”上海雙隆投資總經理、投研總監馬俊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總體發展緩慢

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7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13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同時,上述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13.43萬億元。私募方面,截至11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418家,已備案私募基金75220只,私募基金管理人員工總人數24.55萬人,管理基金規模12.79萬億元。

而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共4841只,份額11.0萬億份,規模11.6萬億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2446家,管理私募基金66418只,規模11.1萬億元。

“受整體環境拖累,基金業發展困難重重。”上海東愷投資總經理吳明義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首先,‘去杠桿’等一系列政策令金融業面臨較大收縮壓力,后期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經濟整體并不樂觀。其次,今年各大類資產表現都不好,且預期與實際表現落差很大。最后,資管新規落地也給基金業帶來較大壓力,由于相關細則尚不明確,行業的調整過程較為艱難。”

“公募基金規模增速今年明顯放緩,雖然債市表現較好,但僅局限于標準化債券品種,在資產新規影響下,非標產品整體大幅萎縮。”吳明義指出,“同時由于市場行情不佳,公募基金權益性產品表現不及預期;貨幣類資產雖然逆市大增,但部分得益于銀行理財資金的‘擠出效應’,規模增長的持續性仍待觀察。私募方面,由于固收類并非私募強項,在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盈利堪憂;加之資管新規對私募定位仍未徹底明朗,私募整體狀況更遜于公募。”

不過,馬俊也表示,相對公募基金,私募更為靈活,策略類型也更加多樣,市場應對能力或更強。

年終排名戰“白熱化”

年關將近,基金的年終排名戰愈發“白熱化”。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不再公布貨幣基金規模后,基金公司規模排名規則近期再度發生重大變化。中基協近日明確,基金評價機構需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布包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基金管理公司不應再通過各類渠道宣傳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的規模排名及收益率。

“規則的改變會影響公募機構規模排名。”馬俊指出,“通常來說,基金的投資能力更多體現在主動投資性產品的表現上,新規將使公募排名更具實際意義。”

吳明義也指出,監管希望公募排名能體現核心投研能力,而貨幣基金、短期理財基金產品受周期性影響較大,產品規模季節性變動幅度很高。

根據今年三季報,若只剔除貨基,易方達、中銀、廣發分列前三,規模分別約為2967億元、2655億元、2468億元。但在扣除貨基和短期理財基金后,規模榜單前三則分別為易方達、華夏、博時,規模分別為2540億元、2170元、2035億元。

在新規吹皺“規模戰”一池春水的同時,權益類基金今年的業績排名之爭則略顯尷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剔除轉型基金和次新基金后,今年沒有股票型基金取得正收益。而2017年股票型基金業績冠軍的年度收益率達64.97%;2016年和2015年分別為17.96%和107.38%。

“今年股票類基金幾乎‘全軍覆沒’,空倉可能會成為第一名。”吳明義指出,“在零收益附近的幾只股票型基金,是風險管控工作做得比較好的產品,也從側面反映今年投資的困難局面,市場賺錢機會少、風險比較高。”

馬俊則認為,股票類基金今年表現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股票型基金倉位不能低于80%”的規定。

2019年何處“掘金”

“展望明年,投資者將面臨低預期收益、高波動的投資市場環境,將越來越難找到有確定收益的產品。”吳明義表示,“不過,股債市場仍能覓得一些機會。其中,股市需要精選行業;債市方面,預期利率下行空間很大,去杠桿進入尾聲,利率債、可轉債或有較好機會,信用債也可根據經濟形勢來進行投資。但由于今年債市漲勢明顯,亦須防范回調風險。”

馬俊指出,隨著經濟下行的一致預期形成,一兩個季度內全球股市調整態勢不會改變。“股票應該避多頭類策略,量化對沖類的策略是較好的選擇。同時,隨著各主要金融市場的波動率放大,CTA類策略也是不錯的配置類型。”

“目前,A股估值水平整體已處在歷史較低區間,市場整體向下的空間有限,而向上的空間較大,建議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把握低位建倉機會,承受短期凈值波動,追求中長期收益。”招商證券分析師宗樂在研報中指出,中等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可選擇在基準比例的基礎上低配權益資產,保持較好的流動性擇機加倉;同時配置基準比例的固定收益資產,構建攻守兼備的均衡投資組合。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可選擇貨幣基金作為配置的首選,適度配置權益資產和固定收益類資產,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盡量增強收益。

關鍵詞: 基金業 步履蹣跚 2019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